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便于理解国会中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先把立法总额材料和战后国会的变化粗略地介绍如下。立法总额材料在“有成立可能性的法案”即“内阁提出的法案和自民党议员提出的法案”中,统计一下若干年来的数字,可知自民党成立以后虽然有过一年超过200件的时期,但数量逐渐减少,70年代  相似文献   
2.
权力制约的思想在孔子的政治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学界对这一思想的研究至今尚付阚如.本文从权力制约的原因及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孔子的权力制约思想.  相似文献   
3.
孔子生活在社会制度发生急剧变革的年代,他亲眼目睹了传统的奴隶制开始被新兴的封建制取代的过程,认为当时出现“礼崩乐坏”局面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当时的统治者“知德者鲜矣”(《论语·卫灵公》,下引《论语》只注篇名)和“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同上)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基于这种认识,孔子提出了自己的政治道德学说,具体地解决了政  相似文献   
4.
孔子“和而不同”方法论的现代意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揭示了“和”、“同”、“和而不同”的含义,认为“和”就是保存矛盾对立面的和谐,是不同事物、不同方面的同时共存,相互补充、相互调济,达到总体上的和谐。而“同”则是绝对的同一、一致,不允许不同意见和差异的存在。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的方法论实际就是主张在认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允许不同事物和不同方面的存在,主张坚持原则条件下的和谐统一。其次论述了“和而不同”的方法论在认识和处理君臣关系、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出仕与隐居的关系、富贵与贫贱的关系以及如何认识和对待礼的问题上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如果谈到政治文化的方法论,首先无论谁都要引用已经成为学术上共有财产的派伊的假说。(在这次共同研究会上矢野也将其作为介绍和共尼讨论的对象)其核心部分表述如下: "政治文化的观念虽可以看成是该社会的传统、  相似文献   
6.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完善理工院校人才培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教育是其他专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的角度论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同时分析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当代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中地位不断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战国中期 ,在百家争鸣的局面下 ,荀子从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 ,对儒家的礼治思想作出了创造性的发展 ,成为战国时期祀学的集大成者。荀子的贡献还在于他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儒家“重德轻刑”的倾向 ,在重视“礼”在治国中的作用的同时 ,也十分重视“法”在治国治民中的作用 ,并且突出了其礼法结合的特点和它们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国政治体制发生重大转折的三十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三十年。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就在于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始终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德政理论作为一种典型的伦理政治思想,主要阐述物质生活与道德修养、统治者的道德修养与被统治者的道德修养、德教与刑罚等相互之间的关系,既解决了道德教化的物质基础问题,又解决了前提动力和保障问题,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触及到了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