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张能 《老年人》2008,(5):50-50
问:我今年71岁,因琐事与邻居发生口角,继而相互扭打,互有伤害。派出所在处理这件事时,对我们进行了严厉批评,还说可以对我处5日以下的拘留。请问,老年人违法可处行政拘留吗?  相似文献   
2.
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与社会对其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将语文课堂作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自身榜样、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在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中渗透德育等几个环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3.
德勒兹的块茎理论通常用来喻指一种具有后现代文化特征的思维模式或者文本形态,而其理论自身的生态伦理学意蕴并未得到应有的展开。在《千高原》一书中,德勒兹对块茎进行了大量阐述,试图借助块茎的"反谱系学"、"多元体"及"非地域化"形象来构建或衍生一种与自然共生的、超越人类情感边界的生态伦理学。这种生态伦理学所要求的伦理整体或者共同体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全面意义上的生态自然系统。德勒兹在二元论和理性主义批判、去人类中心化、道德扩展主义诉求方面的思想努力,旨在扩大道德共同体的边界,创造一种博物学的生存方式。德勒兹块茎生态伦理学要求人类应当具有以共同体作为内在价值指引的伦理观,扩大人类道德共同体的权利,消解各种二元论、理性主义、中心论、等级体制等观念。  相似文献   
4.
逻辑规律既不是思维形式的规律,又不是思维内容的规律,它存在的原因有二:人对确定性的追求;语言发挥其功用的需要。它的作用在于保证语言有确定内容,它的性质是语义的规律,是语言作为思维工具、思维外壳所具有的规律。任何语言,都要受这种规律的制约,它并非是只针对一定逻辑系统的用元语言表述的元公理(或元规则)。从语义角度叙述逻辑规律,在亚里士多德和中国先秦名辩学理论中都能找得到。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大量的例证,说明《汉语大词典》在始见例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疏漏。实事求是地分析了这些疏漏出现的原因,既有人为的,也有客观的。本文对《汉语大词典》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智者“怀疑论”从空洞的虚无表征出自身消极寂灭的形态,由于在单纯地消灭中未曾知道“单纯地消灭”并未割断消灭后新的产生这一事实性,无疑最后也滑向虚无的深渊;庄子的怀疑论表现出可知性中的不彻底性,即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但因个体的有限性而独断世界的不可知性,同时在相对的消逝中警惕着虚无化自身的侵袭,并在相对条件的消逝中来成其“道”本身,最后在精神气魄上做到了淡然与超脱。  相似文献   
7.
张能 《学术探索》2013,(12):9-12
现象学的解读之法将判断的意念与视域作为其根本的关注点,而恰恰判断的意念与视域是构成其柏拉图哲学现象学之维的核心主题。在柏拉图的《智者篇》中,相之意念由于悬置而堕入非纯粹名称视域中的某个区域,并且相之意念为“种”所规定。“种”不仅在规定“相”之余,还重新阐释了“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