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落叶>是郭沫若爱情艺术心理创作的奇葩.作者借助情书这一通向情人心灵的天使,从爱情的生理驱力、心理驱力和意识驱力的有机内在联系及融合中,艺术地表现了置身于热恋中的情人丰富的心灵世界,展示了人类情感中最为复杂微妙的爱情心理及行为特性,形成了在现代抒情小说史上的一个独特文本.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二四年初夏的文艺思想,在郭沫若研究中是一个还需重新认识、评价的重大问题。过去的一些评论文章,在谈及他这时期的文艺思想时,虽在某个问题上也不乏独到中肯的见解,但却有一个通病,即对他这时期的文艺思想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往往是蜻蜒点水,较少细致,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在论证某个问题时,往往忘记时间界限,把他前期或以后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掺杂在这一时期中,甚至认为:这个时期的郭沫若,“思想上出现了一个低潮时期”,但他的文学活动却“集中地体现了他的以文学向社会挑战的战斗精神”。类似的论断,不仅是矛盾的,而且与史实也是有出入的。我认为,正确地评价一位伟大的作家,既要全面地历史地看问题,也要对作家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和理解钱钟书“忧世伤生”的思想,是正确评价钱钟书作品思想内容的基本前提。忧世伤生是黑暗窳败社会中的一种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诚然,爱国主义有着历史的继承性和发展性,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爱国内容,即使是同一时代、同一社会的爱国者,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也不可能是等量齐观的。饯钟书“忧世伤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有何独自的特色呢?  相似文献   
4.
对于郭沫若无产阶级文艺观的转换和建立,评论界大都认为是在郭沫若翻译了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以后的事情,尽管这中间还存在着对具体年代的争议,但以此作为转换和建立的粗线,无疑是正确的。不过,多数评论者在谈到郭沫若这时期的无产阶级文艺思想时,往往只重视“建立”,而忽视“转换”,忽略了其中的阶段性;在评价他的文艺思想时,也往往是注重其中的积极因素,对于不足之处则取笼而统之的  相似文献   
5.
鲁迅和屈原都是有着强烈社会使命感的知识分子,由于个人境遇及时代的不同,导致他们在变革和构建社会时的不同方式和不同理念.鲁迅以"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对旧制度彻底反抗和战斗的价值批判尺度去审视屈原及其作品,确实切中肯綮地揭示了屈原及其作品忠君而又缺乏彻底反叛旧制度的精神实质,但他把屈原及其作品与焦大和新月社给予同质批判,也存在着偏于一极的形而上学误区.  相似文献   
6.
一西方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同时也震惊和唤醒了长期在封建制度压抑禁闭下的中国人沉沉欲睡的心灵,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意识,以拯救极度颓唐衰败的祖国,便成为一批批有识之士的思想基石。不过,在对西学的引进中,人们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缺乏冷静而又全面系统的分析:“而辁才小慧之徒,于是竞言武事。后有学于殊域者,近不知中国之情,远复不察欧美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政治思想,不仅深深地渗透于中华民族,并且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人类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宝库之一。在人类社会向着高度文明发展的今天,研究和总结孔子君臣民的社稷观,无疑是有着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五.四”前后的文艺论述及文艺创作,蕴涵着丰富的文艺心理学。郭沫若把情绪视为文学的原始细胞乃至文学的本质。在心理描述与心理分析的有机融铸中,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进而揭示作品的思想主旨,是他“五.四”前后的文艺心理态势。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五四前后的艺术接受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沫若五四前后的艺术接受观,包含着对本文的艺术接受和对本文意蕴再创造的艺术接受两个层次.郭沫若把感情作为艺术创作与艺术接受的根底与生命,把读者的先天禀赋和后天教养视为艺术接受丰啬的根源,在生理感受、心理意识、社会意识与思想感情的有机融铸中,揭示了艺术价值接受源于本文又超于本文的审美心理流程.  相似文献   
10.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无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最直接并具有根本性的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价值评判,实质上也是对国学与"五四"新文化及现代文学关系的价值评判.国学与新文化及现代文学并非如一般所理解的是二元对立的,它们都有着民族救亡与民族振兴的强烈的政治功利理念,目的都在于陶铸人的现代魂灵.重新构建文化现代化的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