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0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垂钓”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是个常见的传统题材,所塑造的“渔父”形象,几乎都是些高雅、飘逸之士,他们寄情山水,忘怀得失。且看:“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木落五湖秋。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赵孟兆页:《渔父词》)究其实,写“垂钓”的作者大都是一些仕途多舛的失意文人,  相似文献   
2.
好的风景诗,一方面要求“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另一方面又须“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就是说,诗人要透过景物的逼真描绘,抒写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不光给读者以艺术的熏陶,还能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胡爱的《洞庭落日》就是这样一首好诗。“长鲸吞落日,浩气染群舸。火浣华容树,金嵌澧浦波。归帆腾梦出,宿鸟对天歌。迟暮生寒意,方思去日多。”“长鲸吞落日,浩气染群舸”,开头就不同凡响。以“长鲸”比喻洞庭,“浩气”借代霞光,避实就虚,运用形象思维,体现了诗的美学特质。这样的开头,既有气势,又富诗意,一开篇就为全诗定好了明丽壮阔的基调。…  相似文献   
3.
“四人帮”为了打倒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实现其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曾对历史上的清官,大加讨伐。他们煞有介事地声称:“清官不清”,甚至说什么:“清官比贪官更坏。”其理论的荒谬,简直达到惊人的地步。随着这伙“左”得出奇的“理论家”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人民性,在五十年代曾作为衡量古典文学的标准,比较广泛地运用过。后来因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及其运用产生分歧,到了六十年代就逐渐在古典文学的评论中少见起来。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个概念更是横遭厄运,背上取消文艺阶级性的罪名被打入冷宫。影响所及,至今还有所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指出:“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吸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在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我们认为,这条“根本道路”,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和更加广泛的适应性。实际上,它也是古今中外各个时代文艺兴旺发达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珍藏在人类社会文学宝库中法如烟海的文学精品,都是在这条“根本道路”上诞生的。只要地球还在,一切进步的文艺工作者就将在这条“根本道路”上走下去,永远不会终结。唐代诗人杜甫之所以能够写出“三吏”、“三别’等一系列…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已发表四十多年了。对于这一部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文献,今天应该怎样正确地认识评价它,需要坚持什么,又在什么问题上怎样根据新时期的现实与历史任务,求得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等等,都是允许而且必须认真探讨的。但是近几年来,在文艺界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一方面竭力推崇西方“现代派”文艺及其思想,另一方面又对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列宁主  相似文献   
7.
雨中思绪     
张鹄 《老年人》2005,(11):50-50
路上每遇暴雨,往往能看到两种人。一种人火急火燎,舍命狂奔;一种人则不慌不忙,用手帕或别的什么盖着头部,择路而行。结果呢,前者跑到家遍身湿透,汗水淋漓,要是体弱多病者还会落下感冒;后者虽也浑身淋湿,但一身轻松,回家换下衣服,又是清清爽爽一个人。看起来,前者争分夺秒,似乎豪壮,实则莽撞;后者好像滑稽,细审则觉从容。从容之人,面对风雨能巧与周旋,表现的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素质:处变不惊,镇定平和。有一则古代笑话,说某人“徐行雨中”,旁人催他快点,他答道:前头也有雨啊。”此公迂阔颟顸,固实可笑,但换一个角度看,他的从容镇定不也有几分可…  相似文献   
8.
论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丑,是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历史上,无论哲学家论美,还是心理学家论美,往往兼及论丑,但总把丑作为美的对立面来思考,以陪衬他们的美论,而对丑的独特的美学功能与美学价值的研究,就显得很不够。近年来,我国出版的几种《美学概论》或《美学基本原理》,大多未把丑列为美学的基本范畴作专章论述介绍,这也反映了丑在美学理论中的地位尚未得到确认。有感于此,本文拟对有关丑的问题作一点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幽默散论     
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汀曾说:“时间究竟是什么?你不问我,我本来很清楚地知道它是什么;你问我,我倒觉得茫然了。”与此颇为相似的,人们对于幽默现象也有这种奇怪的困惑。无论生活中的幽默,还是艺术中表现的幽默,一旦出现在人们面前并不感到陌生,也会感受幽默所特有的情趣。但是若不是感性地把握它,而是要从理性上对它作出把握,并且还要用语言符号加以概括与表述之,那就会与表述时间这个概念一样,看似容易却艰辛了。历来有许多哲学家、美学家试图对幽默下定义,结果似无一人如愿以偿。从幽默理论研究的历史状况看,充其量犹如英国著名喜剧作家康格里夫所说的,要确定幽默的含义,“那是一桩了无止境的操劳”,“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意义”。①语言在幽默现象面前似乎显得十分苍白与贫乏,以致直到今天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为人所公认的幽默定义,并成为美学中的又一个“谜”。不过,也唯其是个“谜”,它又有很大的吸引力,因而探索其奥秘,  相似文献   
10.
张鹄 《老年人》2008,(7):27-27
诗人王巨农是位诗坛奇人,因为他仅仅只有小学文化,且从一名小商贩成长为著名诗人。近些年来,他在全国诗词比赛中屡获大奖,为此,他被人们尊称为“诗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