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 早在我国战国时期,孟子在同陈相的辩论中,就用物质生产中分工的必要性,来论证脑力劳动(劳心)和体力劳动(劳力)分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说明了一定要摆脱物质生产劳动,才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精神劳动的道理。在古代西方,也有类似的观点。当时欧洲的思想家认识到,只有摆脱物质生产劳动,才有条件从事精神生产(如亚里士多德就讲过:“哲学是闲暇的产物”);但是,他们都认为,只有把物质生产的重担推给广大劳动者并对他们进行剥削,才能做到这一点,从而表明了他们都是为剥削制度辩护的思想家。这些思想家也在他们的阶级立场上反映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事实: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精神生产同物质生产的分离,同社会的分裂为不同的阶级。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同时发生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