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放后17年的重庆儿童诗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习借鉴民间口传童谣基础上,解放后17年的重庆儿童诗创作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局面。其代表作家有下述三类:以巴渝民俗与山乡气息为特色的张继楼儿歌和崔英民间童话诗;以军人视角透视孩提生活的雁翼长篇叙事诗和梁上泉的抒情诗;以浓郁童年情结为创作原动力的石天河童话诗和童话剧。诗人们虽热情为孩子们歌唱,但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却惨遭挞伐,特别是石天河、崔英厄运所留下的历史教训,更值得人们记取。  相似文献   
2.
3.
高洪波所有儿童诗都是为完成把欢乐还给儿童此一使命而创作的.为此高洪波儿童诗首先要表现和释放当代孩子的郁闷和苦恼.他还常表达孩提对于游戏的强烈向往与呼唤,努力还原童心的纯真与稚拙.其儿童诗因机智诙谐而令小读者颇为赞赏.其次,高洪波儿童诗非常注重表现儿童感到极大兴味的动物.他从孩子那儿受到启示而获得了一双"儿童眼",因而他擅长于以拟人化独特视角观察和描写生活,这就是高洪波儿童诗之所以颇受孩子欢迎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4.
虽然1982年5月《作品与争鸣》杂志选刊了以揭示中学生性意识觉醒为题材内容的短篇小说《无题》,但真正突破了封闭儿童文学性心理与朦胧爱禁区的,还要算1984年上海《少年文艺》与《青年报》所推出的《今夜月儿明》(丁阿虎)、《柳眉儿落了》(龙新华)等作品。这两篇小说曾引起文坛的一场轩然大波。除文艺界之外,包括众多学生及家长在内的广大社会人土都纷纷发表了不少或赞成或反对的不同意见。同时,作者和刊物编辑部还分别收到数百封对作品直接发表看法的读者来信。  相似文献   
5.
高洪波所有儿童诗都是为完成把欢乐还给儿童此一使命而创作的。为此高洪波儿童诗首先要表现和释放当代孩子的郁闷和苦恼。他还常表达孩提对于游戏的强烈向往与呼唤,努力还原童心的纯真与稚拙。其儿童诗因机智诙谐而令小读者颇为赞赏。其次,高洪波儿童诗非常注重表现儿童感到极大兴味的动物。他从孩子那儿受到启示而获得了一双"儿童眼",因而他擅长于以拟人化独特视角观察和描写生活,这就是高洪波儿童诗之所以颇受孩子欢迎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6.
彭斯远 《百姓生活》2012,(10):53-53
陈独秀从1938年7月在南京模范监狱获释,直到1942年5月27日去世,在这近4年的时光中,基本上是在重庆江津一荒僻山乡鹤山坪的石墙院里度过的。  相似文献   
7.
梁上泉同志是一个顽强的诗人,他那么执着、坚毅地对待创作,每写一篇东西总是反复琢磨,精益求精,永不满足。他的歌剧《红云崖》由同名长诗发展而来,其间所经历的漫长路程,便是这种严肃的创作态度的真实记录。 打开五十年代末期中国青年出版社印行的长篇叙事诗《红云崖》,你会发现这“悲壮的颂歌”写了好几个年头,从他的家乡达县写到山城重庆,从繁华的都市写到巍峨的巴山,诗人就是这样在创作中不断探索、追求,孜孜不倦地为生活热情歌唱的。 这部诗集的出版,并没有平息巴河浪涛在作者心底所掀起的感情狂澜。 诗人是巴山的儿子。故乡的山水,故乡的星月,故乡的亲人养育了我们的歌手!少年时代流传在故乡的种种传说和故事,早已拨动了他儿时的心弦。特别是那位老石匠因在山崖上刻写红军标语而被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化运动席卷华夏大地,带来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勃兴;现代儿童文学的勃兴,又为中国儿童小说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正如新质只能源于旧质的蜕变一样,中国儿童小说也决不是突然从天而降的。那么,它来自哪里呢?来自不断繁衍的小说家族的裂变和派生,来自某些专为孩子而写的小说试图从本家族集团中“另立门户”,来自社会对年少一代性格塑造重要性的有力认定,来  相似文献   
9.
1938年7月,陈独秀从南京模范监狱获释,直到1942年5月27日去世,在这近四年的时光中,基本上是在重庆江津一荒僻山乡鹤山坪的石墙院里度过的。处于流亡中的陈独秀没有职业,缺乏生活来源,老境显得极为凄凉惨淡。陈独秀的晚年生活靠什么得以支撑呢?  相似文献   
10.
长篇小说《水龙》的艺术魅力来源于三方面:一是在艺术结构上采用明断暗续的情节安排;二是对作品主要人物如水龙、赵嫱、水妹等的生存状态与情感经历予以精巧摹写;三是对体现人物活动背景的重庆民风民俗作出了浓墨重彩的细腻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