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君子”一词在《诗经》中出现一百八十二次,涉及的篇章六十二篇,几乎占全部的五分之一。学术界曾为之兴起纷纭热烈的争论,各执其端,莫衷一是。究其根本,可分为三说。其一,君子在任阿场合下皆是统治阶级的专用称谓(以下简称专用说);其二,君子是个通用称呼,不论上等贵族,还是社会底层受压迫者,都能使用(简称通用说);其三,君子在作丈夫解时例外,在其他场合下由贵族阶级专用(简称折衷说)。由于君子牵涉面广,使用的次数多,不同的解说直接影响到对《诗经》的评价,尤其是对《诗经》性质的再认识。我们知道,《诗经》基本上是无主名诗人的作品(其中四、五篇虽然有作者的名字,但因为无从查考其生平事迹,这些孤零零的署名仍然毫无意义),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对《诗经》的作者就一无所知了。就君子而言,如果一首诗赞美或怀念君子,甚或这君子又是对亲人的称谓(如丈夫),那么按专用说的观点,该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对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讲究教育的“艺术性”是教育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当以无私的师爱、真挚的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学生的楷模,艺术地、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学生。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吸引、目标吸引、公平吸引等较艺术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艺术的教育和再教育,使学生健康向上地成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