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徐小立 《云梦学刊》2001,22(3):125-126
谣谚与舆论、舆论与新闻、谣谚与新闻以及谣谚、舆论、新闻三者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黄色新闻的兴起和泛滥是近代报刊发轫时饱受争议的新闻现象,在19世纪末"新式新闻事业"开启之时达到了巅峰。黄色新闻潮一方面形成了广受批评的诟病,另一方面,在达到顶峰之后,又演化为新闻史上衔接的环扣,形成了更为理性的新闻思潮,促使新闻理念日趋成熟,体现出新闻观念的嬗变。这种趋势对于今天的中国媒体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新闻界面临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与中国的行将“入世”所带来的动荡与变革,这种动荡与变革对新闻学教育提出了改革的要求。本文从观念更新、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与科研、师资选用、教学手段、生源等方面分析了新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提出了新闻学教育应把握并紧跟业界形势变化,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细分专业,合理设置课程,加强教材的科研工作,尽量选用既受过系统新闻教育又有一定新闻工作实践的师资,更新教学手段,调整学生来源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消费时代的明星报道:消费偶像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的消费主义特征明显的当代社会,作为传媒娱乐最突出的内容,明星报道的目的和结果是塑造一批又一批的消费偶像。消费偶像的特征主要从两个方面得到体现:明星是被消费的偶像,作为一种典型娱乐消费推给大众的明星报道首先促进了传媒产品(内容)的消费;明星是引领消费时尚的偶像,通过对大众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促进了社会商品的消费。在消费偶像的塑造中,体现了媒体、明星与商业三方面的利益及合谋关系,并且因此忽视了受众的整体文化利益。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输出的角度看韩剧的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剧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取得了电视剧出口及以电视剧为龙头带动的旅游、服饰、饮食、电子数码产品等一系列商业链条上的多次收益。与此同时,韩剧还输出了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和改变了韩国的国家形象。本文结合几部近年来屡掀收视高潮的韩国电视剧,对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与经济双赢"的现象进行分析,为充分挖掘我国电视传媒的经济潜能,同时为在跨国跨文化电视传播中的文化成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校当前的新闻学教育有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交叉培养三种培养模式。专业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闻行业发展的要求,通识教育和交叉培养模式更符合新闻学人才培养的规律,正为愈来愈多的高校所采用,但这两种模式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亟须改善。  相似文献   
7.
通过影视剧向世界人民展示国家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理念,既符合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播规律,也是国家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关键措施.影视剧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是一个综合体系,由以经济收益为主的外在表现和以影视内容为核心的内在标准组成,可从商业手段和内容意识等方面构建影视剧跨文化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8.
博客营销——消费社会的独特文化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小立 《云梦学刊》2008,29(5):148-150
一、博客成为网络营销的新领域 博客简称Blog,即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它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以网络形式出现的一种个人出版物.其写作者(Blogger)就是那些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  相似文献   
9.
论“视觉时代”的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刷媒体“读图时代”和电子媒体占主导地位的“影像时代”的来临,诠释了正在进行的文化的“视觉转向”——由“语言文化时代”向“视觉文化时代”转变。文化生存的基本形态由文字的阅读转向形象的观看,引起了文化精英的普遍忧虑。文章认为,形象的兴起并不必然地带来理性文化的危机,因为形象同样可以达成对事物的深层认知,形象和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互补的。往深处看,语言的衰退也并不就是受形象挤压的结果,文化的审美化才是“视觉时代”必然来临的深层原因,而文化的审美化又是植根于文化个体生存状态改变的历史背景之中的。  相似文献   
10.
徐小立  胡筱 《云梦学刊》2012,33(3):144-147
从2003年央视八套引进的由当前大红的泰星PONG主演的影视剧《俏女佣》初次试水中国市场的失败,到2009年安徽卫视引进播出的泰国偶像剧《天使之争》意外掀起一阵“泰风”。时隔六年,泰剧才能在中国市场立足,在中泰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是什么在推动泰剧在中国的传播?从泰剧“粉丝”身份转变的角度解读泰剧在中国的传播规律,发现从被动型“粉丝”到“主动型”粉丝的转变是泰剧在中国流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播出平台的多样化、网络交互传播的便利、“明星脸谱化”扩大的粉丝认知、文化接近性增进的粉丝文化认同等方面则是粉丝身份转变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