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19年春陈独秀被免除文科学长,不久离开北京大学,从此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这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如果将这一事件置于当时北大学风转变与<新青年>群体的离合来考察,陈独秀离开北大则具有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预示着北大由启蒙而学术的学风转向,学谱与地缘的纠葛,还隐含着陈独秀对人生道路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胡适、旅京皖事改进会对安徽省教育厅长人选的关注,一方面体现了旅外皖籍学人的家乡情怀,另一方面更多地应该看作是近代中国社会在科举被废除后,知识分子参与政治和民意聚集与表达的一种方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初国家权力、知识精英与社团之间的互动关系:国家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不得不予知识精英以应有的礼遇,知识精英则以自己的专业学识贡献于社会,民间社团凭借人脉和舆论向政府施加影响。  相似文献   
3.
胡适在长期的编辑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编辑思想 :坚持办刊宗旨 ,重视编辑队伍建设 ,培养作者群 ,树立时效意识  相似文献   
4.
胡适作为学人与民国外交界联系密切。他与民国不同时期的高级外交官私交或深或浅,对民国外交政策与对外交涉多有评议;外交界对胡适亦相当礼遇,或征询意见,或采纳建议,或延揽任用。留学生群体的“我群”意识、胡适自身的性格特征与处世原则为其提供了在外交界活动的广阔空间。这种交往是互动式的:一方是凭藉与外交界的交往为国进言,一方是借重知识分子的智慧,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5.
胡适对日本的最初认识始于上海求学之时,留美期间开始警觉日本的大陆扩张政策,并从地缘政治的视角认为日本将是中国最危险的敌人。九一八事变后,胡适谴责日本是世界上最不讲国际准则的野蛮国家,揭露日本分裂中国、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以及“中日亲善”的虚伪性与欺骗性。  相似文献   
6.
角色冲突是胡适思想多歧性形成的主要因素。胡适思想的多歧性主要不是时间上的前后不同,而是空间上的彼此差异。在其思想的多歧性中又有一致性,进一步说,就是他对同一角色的领悟和实践是一致的: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角色,他始终对国内现实和传统文化抱批评的立场;作为中国人的角色,又对国内现实和传统文化多有回护和同情。胡适思想的多歧性正是他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领悟与实践的外在表现,其一致性或恒定性则是他自觉地恰当响应角色期待的自然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