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西族的渊源、迁徙和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代纳西族居住在祖国西南金沙江上游地带,略以长江第一湾流至东经一百度四分处,自北而南,分作东西两个区域。这两个区域的纳西族约三十万,称谓复杂,一般说来,东部称为“么些”,西部称为“纳西”;见于史籍记录,则通称“么些”,现已确定“纳西”为共同的族名。从本族自称来说,西部自称nai┤,东部自称na或na┤zz┤。按:i┤和zz┤之意为“人”或“族”,而以na为专名,na的取意为“大”,名从其主,称为nai┤“纳西”是正确的。至于么些为他称,见于记录无定字,同音异写,且含有侮蔑,应当废  相似文献   
2.
闲话普洱茶     
久已驰名国内并畅销国际市场的云南普洱茶,产于西双版纳的易武和佛海地区。这些地区栽培茶树始于何时,尚待研究。但据调查,佛海南糯山种茶,在倚邦、易武诸山之后。现在南糯山有三人合抱的大茶树,已枯死一棵,锯其干,从年轮知道已生长了七百多年。这只是现存最老的茶树之一,不一定是最早种的,开始种植的年代当比七百多年前更古;倚邦、易武诸茶山的历史之久,就可想而知了。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煮茶作饮料的年代很早,最初是一种小树的苦叶,称为苦荼(tu);汉魏以后,才有采茶品茗;至唐代,此风大盛,种茶产茶者益多。《本草图以》说:茶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唐代前期南宁州都督府与安南都护府的边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史实驳斥了法国人伯希和在一九○四年所发表的言论。文章指出,云南自远古以来与巴蜀连结,汉初设益州部刺史(全国十三部之一),在西南夷地置数郡。由晋至南朝,分益州南部设宁州刺史(全国十九州之一),领七郡,在其东南部为兴古郡;其南境边界分设句町、都梦、进桑、西随、律高、贲古、毋掇、胜休诸县,即在今文山自治州和红河自治州南部地,其边界略与今日的国界线相当。隋代和唐初,兴古郡故地属南宁州都督府,其南境先后设置品、从、汤、严、归武、秦龙、声、勤、英等州,共领三十二县,即在今红河州南部及文山州之地。唐代后期以来直至今日的国界仍守此线,为长时期的传统边界线。惟在唐开元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间,因南宁州都督府所属各部族首领之间起争端,分投戎州、姚州、安南三方面以自重。事情涉及安南地名,外国野心家以此为借口,大放厥词,为侵略者制造舆论。但是,分裂是暂时的,事情发生后,唐朝即命使臣进行调处,不久,南宁州都督府政权又告统一。本文对此举出了一些例证,又对可能发生误解的史料加以校证。作者对史实详加考辨,论证严密,揭示了事情的真相,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一、象形文字的创始 纳西文字有两种字体。一种是象形文字,本语称为sr~3 ~3t~5 ~5 1v~3 ~3t~5 ~5;所谓t~5 ~5即痕迹,亦即文字,又sr~3 ~3为木,1v~3 ~3为石,意即:见木画木,见石画石,是以图象的方法写成文字。余庆远的《维西闻见录》说:“么些,有字迹,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  相似文献   
5.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提出:“进一步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这是十分正确的论断。自周秦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相互依赖、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研究是思想战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阵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为占领这块阵地展开了长期激烈的斗争。十年动乱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打着“为革命研究历史”的幌子,干着反党、反人民的罪恶勾当。粉碎“四人帮”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批判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影射史学”,纠正了长期以来在历史研究中存在的错误,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得到恢复和发扬,历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气勃勃的新气象。但是,史学界也存在一些问题,“左”倾思潮的影响还待继续肃清。与此同时,一些违反马克思主义,违  相似文献   
7.
作者致力这一专题研究,前后三十多年,已四易其稿。本文根据大量的有关史料,在校正前人对云南用贝推测和谬误的同时,比较系统地考证了云南通用海贝作货币的确切时代及其来源。着重深刻分析了贝币能在云南流通近八百年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贝币已成为我国西南与沿海各国在商品交换中共同使用的货币。作者把云南海贝曾在一定历史期内起过国际货币的作用,放在与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关系所产生的影响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是很有见地和富有现实意义的。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入侵东南亚地区,云南贝币也因对沿海商品贸易的削减,逐渐由贬值而最后退出历史舞台。本文对于我国货币史的研究,对于中外贸易关系史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秦汉以来,内地与边境的关系日益密切,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因素,内地汉人迁居边境各地的很多,边境各族人民迁来内地的也不在少数,因此,许多地区逐渐成为边境各族与汉族人民杂居,其中尤以黄河流域为甚。边境各族人口向内地迁移,各处都有,如西域各地人民,有在西汉时迁居内地的,《汉书·西域传》“温宿国”颜师古《注》说:“今雍州醴泉县北,有山名温宿岭者,本因汉时得温宿国人,令居此地田牧,因以为名。”徐松《补注》说:“《汉书·地理志》张掖郡有  相似文献   
9.
乙、初唐洱海部族的社会生活 西汉以来的纪录,洱海区域散为部族,没有联合为一体的组织。到蜀汉时期,虽成立云南郡,有较大的部族组织,也还没有成为整个区的部族联结,其所以如此,当由于原住着的昆明族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后来有哀牢和僰人迁来,建成部族,各以族属自成区域,没有进步到各族属统一联合的组织。这种情形,直至初唐时期如此。  相似文献   
10.
从汉武帝时期经略西南夷地,在洱海区域设置统治机构,初设数县,分隶益州郡和越嶲郡,后汉以此数县属永昌郡,到蜀汉就成立云南郡,领八县。此所谓洱海区域,主要是指蜀汉、西晋时期的云南郡地。当汉、晋时期,洱海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比其他区域落后,王朝统治势力也比其他区域逊色,而该地人民反抗统治的斗争则最为强烈。但是屡次反抗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