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整顿吏治与整军经武两个方面论述了张之洞抚晋期间排湘斥淮的举措和政治取向,认为张之洞排湘斥淮的政治取向与清廷当时企图削弱湘淮势力的政治目的是一致的,清廷的扶植、张之洞独立不倚、公忠体国的政治品性及其对当时政治格局的准确把握,是其坚持排湘斥淮政治取向的原因,而张之洞抚晋期间的政治取向赢得了慈禧的信任,他因此进一步受倚重。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督鄂之前,汉口官办市政未能积极应对汉口开埠后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张之洞督鄂时期,设立新的市政管理机构,强化省府对汉口市政的管理,整体布局汉口市政建设,大规模地开展汉口市政工程建设,鼓励商人参与汉口市政建设,逐渐形成了湖北省府主导汉口市政改革的管理格局。湖北省府主导汉口市政改革,是张之洞推行湖北新政的自觉有为的阶段性结果,是张之洞以总督身份强势领导并专制地方的结果,也是张之洞实力推行官治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积极参与并推动了民国市政发展:开民初市政革新之风,启动了中国现代城际交通,促进了民国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促使中央政府作出了一些促进市政改良的决策,对地方市政当局开展市政革新起着积极引导作用,从而成为民国市政发展的重要推手。其成功参与市政的奥秘在于:能够在特殊的政治生态下因势利导而行;依托各界名流、借助分会以推动市政革新;采用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设法保障基本会务经费并取信于众等。近代中国城市与国家现代性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来自社会的民间市政参与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黎元洪督鄂期间对辛亥首义伤亡军士进行了优恤:设立毕血会,抚恤辛亥首义伤亡军士;开办铁血伤军济养院,优恤辛亥首义伤军;支持开办烈士遗孤教养所。离鄂后,黎元洪仍然关照首义伤军:帮助伤军争取恤金,为之筹划谋生之策。从抚恤辛亥首义伤亡军士的情形可以看出,民初黎元洪的政治处境可谓亦曾风光亦尴尬。而引起尴尬的关键症结之一,就是辛亥首义在民初政坛尤其是北方政坛的影响力逐渐衰减,黎元洪所拥有的辛亥首义政治资源遭到削减。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对中国市政体制所产生的复杂影响不容忽视。辛亥革命前夕,西方市政体制被引入了租界,市制在华界萌生,汉口市政体制的现代转型开始起步。辛亥革命促进了民初汉口市政体制现代转型的进一步发展:它提升了汉口的城市地位,为其独立成市做了进一步的铺垫,推动了汉口市政管理机构向专门化迈进,加快了汉口市政规划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促成了官治与商人自治双轨并行的二元化过渡性市政管理体制。辛亥革命所造就的政治与市政管理格局成为民国中期汉口市政体制现代转型的大背景,所奉行的三民主义转化为民国中期汉口市政体制转型的精神动力。而民国中期市制的建立与完善,既标志着汉口市政体制现代转型的初步完成,又表明辛亥革命倡导的的民权思想部分得到实现。同时,市政管理体制的高度集权又很大程度上背离了辛亥革命宗奉的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6.
民初汉口商界积极参与城市重建:商会试图争取城市重建主导权,协调于政府与商界之间;业主与业主会则为争取重建参与权,维护商界乃至城市的根本利益,而屡屡杯葛政府.透过城市重建过程中的民间市政参与,我们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对民初汉口商界的多方面积极影响:它增强了汉口商界的城市自豪感与主体意识,推使其投身于城市重建事务之中;为汉口商界积累了参与城市事务的政治资本,使其拥有了杯葛政府的底气;为汉口商界争取城市重建事务的话语权提供了思想武器;使城市重建过程中官商之间政治、经济关系朝着有利于商界的方向调整.  相似文献   
7.
湖北新政前夕新的善堂出现,并不意味着城市整体意义上的常规化自治机构的形成,在汉口取得了进一步突破,民间市政力量在汉口的兴起是官府与民间互动的结果。日趋积极的民间市政参与并不必然导致罗威廉所说的那种转变:国家(官府)对市政的领导作用由直接变成了间接。罗威廉的"19世纪汉口自治说"值得商榷,其所力图论证的19世纪汉口乃至中国存在着的实质上的城市自治,不过是西方中心史观指导下构建的中国城市虚像。  相似文献   
8.
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主要通过发行《道路月刊》参与民国市政。该会大力制造市政革新舆论,发行路市政专刊专著以备市政参考,提供市政咨询并介绍市政人才,维护市政主权等。这些市政参与活动着实开启了民国初年市政革新之风,启动了中国现代城际交通,促进了民国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促使中央政府作出了一些促进市政改良的决策,引导地方市政当局开展市政革新,从而对近代中国城市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邓正兵  方秋梅 《社会科学》2005,(12):120-123
2005年8月3-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市政协、江汉大学联合在江汉大学举行了“救亡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120余人出席了会议,提交会议论文90余篇。这是国内第一次以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气氛热烈,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会议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日本侵略者文化侵华和在沦陷区的奴化教育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大搞文化侵华和殖民教育、奴化教育。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却是抗战史中的研究薄弱环节。可喜的是,梳理日…  相似文献   
10.
论晚清汉口堤防建设对城市环境变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口是一个依堤为命的城市,晚清以来沿江租界堤防、汉口堡、铁路堤尤其是张公堤的修筑,对汉口城市环境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市内及周边水域、水系发生变迁;市区内外陆地面积自然增加;城市气候和卫生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为汉口城市土地开发、城市空间拓展以及近代汉口市政的进一步展开与勃兴奠定了基础,从而为城市环境的后续变迁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