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草行业应积极应对WT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杨春源 《人才瞭望》2022,(16):30-32
<正>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精神生活的需求,破解文化供给不平衡现状,国家强调要注重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不断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对媒体人提出了殷切期望,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  相似文献   
3.
在唐末农民战争的第二阶段,黄巢离广州北上进军长安途中,《北梦琐言》曾二次语及被黄巢打败的唐军都统、宰相王铎于江陵战败后即退保潼关,以图顽抗。《北梦琐言》卷三载;“(王铎)洎荆州失守,复把潼关。黄巢差人传语云:‘令公儒生,非是我敌,请自退  相似文献   
4.
5.
在新中国建立前筑成的近3万公里铁路中,有约5000公里的铁路被长期废弃、毁坏,其中有3900多公里在后来(绝大部分在建国后)得到修复,目前尚余1000余公里的废毁铁路,有的应予重建,有的却没有这个必要了,还有一小部分是属于应被废弃之列。今就这些铁路遭毁弃的经过及原因,作一探析。铁路被毁弃,首要原因是由于战争的破  相似文献   
6.
顾颉刚先生曾对位处五经之首的《周易》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科学与民主”精神的感召,他在1929年至1930年之间,连续发表了《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论易经的比较研究及彖传与象传的关系书》等论文,冲破了易学研究中的沉闷空气,促使人们围绕《周易》的作者及成书的年代展开了热烈的争论,给易学研究增添了新的活力。尽管他自已认为写这类文章的目的在于“破坏周易的伏牺、神农的圣经地位,恢复它原来卜筮书的面貌”,但以我个人管见,其意义远远不止于此。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针对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路线和七十年代末出现的怀疑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从时代的特点出发,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一个党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大大提高了我党的执政水平与领导水平。小平同志首先肯定了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党的领导的必要性,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所谓部首,是文字的共同组成部分,是字形结构中的相同部位。部首本身往往是一个字,同时可以做合体象形、合体指事或会意字的偏旁,也可以做形声字的形旁(少数是声旁)。还有一小部分的部首是单纯的一笔或数笔的。部首的出现是表意的方块汉字所特有的现象。文字是在原始社会后期,人民群众为了记录语言,扩大思想交流范围而被创造出来;文字决不是个人的天才发明,而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中逐步形成的。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文字是语言的表象。任何民族的文  相似文献   
9.
苏州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大致可分为手工业、农业的精湛技艺 ,体现某种历史文化的物质具象 ,诗画、小说、戏曲等雅俗文艺以及长期形成的爱国爱乡、尚文崇武、尊师重教、对外开放、重视科技的思想意识等四类。今后要根据各类文化资源的特征区别对待 ,采取相应的保护、发展措施 ,同时要抓住特色 ,发扬优势 ,克服固步自封的观念 ,用大手笔开发苏州传统文化资源 ,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巢伪降于高骈历来有三说。《旧唐书·黄巢传》云:“巢乃渡淮,伪降于骈,骈遣将张潾率兵受降于天长镇,巢擒潾,杀之。”伪降的时间在乾符五年渡淮之后,南下闽广之前,地点在江北。《旧唐书·僖宗纪》记载:“是岁春末,贼在信州,疫疠,其徒多丧。淮南将张潾急击之,贼惧,以金啖潾,仍致书高骈,乞保明归国,骈信之,许水节钺。”则伪降的时间在广明元年春夏巢军北上之时,地点在江南。《旧唐书·高骈传》则云:“广明元年夏,黄巢之党自岭表北趋江淮,由采石渡江,张潾勒兵天长欲击之?薄毒商剖椤ぢ芬嘌浴霸羧呕茨?张麟被杀”。据文意可知,巢北上至淮南,张潾因狙击而此,则张当死在江北;因代表高骈方面直接与黄巢打交道、接受黄巢伪降的是张潾,所以伪降之巢军似亦应在江北。此三说,究竟何者为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