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73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情赵灵霄是河北省的一名农民。经朋友介绍为天津市河北区一家个体户打工。这家个体户没有办理营业执照,主要经营附近居民小区住户的铝合金门窗、防护栏的制作和安装。因为是熟人介绍,赵灵霄与老板只是口头上商定了每月工资数额就上班了。  相似文献   
2.
农业劳动力转移之力论,是对牵引和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客观经济力量的探索和认定,旨在把握我国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这种现象背后的规律,从而加以合理调控。 一、农业劳动力转移之力论提出的依据及认定  相似文献   
3.
财政作为农业投入的基本主体,对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在财政支农工作中,存在着一些思想认识不足、投入力度不够、支农作法片面等问题,如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很  相似文献   
4.
正莘莘学子一迈进成都大学,最先映入眼帘触景生情的就是这面嘤鸣湖。湖对于高校,正如大师对于高楼,是现代中国大学文化精神的典型象  相似文献   
5.
农民主体意识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转型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强调农民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以及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的协调合作。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农民的主体性缺失以及农民主体性实现缺乏应有制度保障、建构主体社会责任的缺失等问题。但以往研究并未对此给予足够关注。因此,可以考虑从建构主体社会责任意识强化、农民主体性实现及制度保障等角度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普遍以“绮彩”、“声律”为重的六朝愉情揣性的诗坛,文人袭用旧调、敷叙旧事(乐题本事)一类的故事乐府缘何屡屡频现,不绝于史。笔者以为,这是文人创作兴趣的转移、儒学传统的倡导、乐府本身的叙事性、六朝诗学思想的浸润和类书编纂的兴盛等综合因素使然。  相似文献   
7.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与理论主线的确立方法为指导,从研究对象、构建方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综合来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三维一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源于党的领导,其从突破“二元对立”到确立“二元并存”再到趋向“二元融合”的辩证运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分析党的领导开始,通过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运动规律的系统剖析,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能持续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化解国有企业不良债务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解国有企业不良债务对策分析于天义国有企业负债大部分是对银行负债。据统计,我国银行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贷款中,形成的不良债权占银行贷款总规模的20%以上,若以19-92年我国四大专业银行的放款总额21887亿元计算,则不良贷款总额达4377亿元。...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社会主体缺位、村民组织化低下的条件下,乡镇政权在项目实施中往往会形成选择性治理的行动偏好,而乡村治理精英契合了这种偏好。通过构建乡镇政权、治理精英、村民三者间的行动逻辑的理论框架,可以发现精准扶贫中乡镇政权采取选择性的治理行动是源于以下几点:其一,村民主体缺位制约了乡村的扶贫项目承接能力,使得乡镇政权倾向于项目承接能力强的村庄;其二,在自上而下严格的绩效考核和控制下,乡镇政权为了完成考核任务无奈追求"短期效应",将资源投向短期能够产生效益的村庄;其三,在村民主体缺位、村庄组织化低下的境遇下,乡村治理精英参与乡村扶贫契合了乡镇政权追求政绩的偏好,成为乡镇政权确定扶贫项目流向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由于精英治理存在"精英俘获""不稳定性"等问题,乡镇政权在精准扶贫中应该积极转变过度依赖精英扶贫的理念,向培育社会组织、多元化扶贫主体转变。  相似文献   
10.
晁中辰 《东方论坛》2009,(1):F0003-F0003
关于丝绸之路,以前研究的重点在陆上;改革开放后,研究的焦点逐渐转为海上,尤其聚集在中国南方的江浙、闽粤诸省,而对从春秋时期就已开辟的山东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则相对薄弱。鲁东大学刘凤鸣先生《山东半岛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版)一书,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有益的探讨,弥补了山东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