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92年出版的美国《近代中国》杂志第18卷第1、2期发表了一系列研究中国经济的论文,这些文章曾提交不久前在加州大学(洛杉矶)中国研究中心举行的一次中国经济改革研讨会。其中包括:B.诺顿,《国家垄断工业的含义及其放松》;G.H.杰,弗逊和T.G.拉乌斯基,《中国城市中的失业、就业不足和就业政策》;F.克里斯蒂安森,《中国的“市场转变”——江苏劳动市场的实例》;孔开升(音),《改革后中国的粮食和农业——实行市场制后的剩余问题回顾》;C.维默尔,《价格改革与结构变革——限制配置性收益的分配障碍》,P.W.吴,《财政改革与地方工业化:毛之后中国改革有争论的顺序安排》。现将美国布朗大学经济学教授,该校比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路易·昔特曼为《近代中国》这两期专刊写的导言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伦理学上,对美德和技艺之间差别的争论已有很长的历史。我认为这在西方是鱼龙混杂、令人气馁并且对人类的繁荣昌盛方面往往是有害的历史。它产生了一种杰出人物统治论,这种观点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把普通人排斥在人类美德的楷模之外。本文认为其根本问题就在于把技艺与美德的区分同生活方式的差异混杂在一起。这种混淆延续到了今天,是当代美德理论的一个重要缺陷。 亚里士多德把技术或工艺知识与实践智慧(phronesis)区分开来。技术涉及生产,其目的很明确,问题只是如何生产。而实践智慧是阐述目的本身,是以人类的繁荣昌盛为目标。工艺或技艺可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