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智宇晖 《齐鲁学刊》2012,(4):111-114
《焦氏易林》作为汉代四言诗的大观,描写了众多的社会历史人物,其中女性的描写独具特色。在情感和道德的不同领域,赋予了女性不同的色彩,渗透了作者的女性观,也反映了古代女性角色的复杂内涵。  相似文献   
2.
由于文学传承,汉族经典叙事文学的影响和文学惯性等众多原因,情节模式化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以情节单元为核心,是主题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黎族和其他诸百越民族民间爱情叙事长诗依据情节单元分为三类,在它们的歌唱与哀诉中,复活的不仅是人与事、爱恨与情仇,也是民族与历史本身。  相似文献   
3.
并州妒神考     
妒神,作为特殊的民间信仰,流行于唐代河东道广阳县境内,至有文人作《妒神颂》以赞之。妒神信仰的产生,与秦汉以降在河东道地区由于寒食节引发的介子推信仰危机密切相关;妒神信仰局限于河东一地,有河东道自北朝以来女性地位高的独特历史因素;溯源寻踪,妒神信仰当非本土产生,其崇拜禁忌与供奉地点与更早产生于齐州的妒妇传说基本相同,极有可能是十六国北朝时期从山东地区传播而来,适宜的地域文化土壤反而使得河东道妒神信仰在唐代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4.
《虬髯客传》之主要人物、故事背景和情节设计都与唐初河东道历史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其选择李靖为侠客兼开国功臣的角色,与李靖在河东道的历史活动和民间影响有直接关联。灵石作为初唐开国著名战争的发生地,在李靖与虬髯客旅店邂逅情境中起着重要的气氛烘托功能。虬髯客邀请道士为李世民相面,有隋末李渊太原起兵时道教徒在舆论方面协助的历史基础,李世民相貌特征转嫁于虬髯客的艺术再创造,亦受到太原侠风之影响。  相似文献   
5.
山西鹳雀楼,是唐人登高赏会、吟咏寄情的名胜。今存九首鹳雀楼诗歌,分属盛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诗歌气象与情感基调随着时代的盛衰而变化。诗歌背后的诗心,折射了一个王朝的命运。盛唐鹳雀楼诗反映出无限理想中饱满激荡的力量;中唐鹳雀楼诗透出盛衰之变中无法承受的感伤;晚唐鹳雀楼诗反映的是残山剩水中无所适从的幻灭。  相似文献   
6.
宋传奇中塑造的复仇女性形象,感情执着浓烈,复仇行为果决有力,此种精神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宋代理性精神的轨道。然而,偏离是有限度的,女性的复仇,无论是为着爱情、家庭,还是压迫,都没有脱离时代文化意识的束缚,更没有形成与现存制度的对抗。宋传奇作家把她们的行为纳入封建伦理的框架之中进行评价,极力地突出女性复仇的现实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太原在唐代兼具政治都城和军事重镇的双重地位,为文人的创作活动提供了舞台;自然地理方面,地处塞外而具有发达的水系,其独特的风景刺激着诗人敏感的心灵。文人的浪漫诗情与军镇的威严雄壮,塞外的粗犷与江南的细腻,相对而相容的都市人文特征,在唐代诗人的笔下得到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形象体现。  相似文献   
8.
唐代太原的军国应制文创作,持续了三百年的繁荣。作家阵容庞大,创作水平很高,向庙堂输送了大量制诰文创作的人才。同时,部分文人在太原的创作也对同类文体的发展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太原的政治、军事地位是北都军国应制文繁荣的前提,而太原自北朝以来军国应制文学习、创作的地域传统是其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9.
《五指山传》为广义的叙事长诗,如用叙事学的方法,从叙事主题、叙事功能方面进行考察,可以见出黎族史诗的独特品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