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两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 ,中国在全力支持越南抗法抗美斗争的同时 ,两国在斗争策略上是存在差异的。在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 ,中国代表团认为应该采取积极谈判姿态达成停战 ,为下一步统一国家的斗争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基地。而越南代表团设想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谈判应该“让对方着急”。 196 7— 196 8年美国“以炸迫和”时 ,中国认为应该在给美国以重创后再开始谈判 ,而越南希望尽快谈判 ,甚至不与中国协商就开始了与美国的谈判。 70年代中越关系出现曲折时 ,这些策略分歧被赋予了各种解释。但实际上 ,中越两国在抗美抗法战争的根本战略问题上是完全一致的 ,分歧只是在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更有利于民族独立和祖国统一的最终实现。越南民族独立和统一事业的全过程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国对形势分析的准确性和斗争策略建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入 2 1世纪 ,中美关系的新动向引起了学术界对中国“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政策的又一次讨论。所谓“韬光养晦” ,是指中国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 ,中国只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国家就能够稳定发展 ,能够实现现代化 ,进而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但中国不要在国际上去论证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如何优越 ,不要去进行意识形态的论战。在当今时代 ,中国在处理对外政策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处理大国关系问题、处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问题时 ,仍应坚持“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