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一种新价值观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不同学科共同关心的对象,哲学也不例外。笔者认为,从哲学的层面看,可持续发展并不仅仅是一种发展观的突变,它意味着人类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移和重构。具体地说这种新的价值观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人类正处在由工业文明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演变中,这一社会转型应该说是整体性和全方位的,它必将导致社会结构的重组.与此同时,社会各阶层的权力、利益与地位也会发生相应波动.这种波动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知识分子开始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就是要全面解决“三农”问题,走出“二元经济”困境。而“两个趋向”理论不仅解释了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原因,即在工业现代化初期,普遍存在工业剥夺农业的趋向,造成农业发展严重失血,从而致使农业与农村严重落后于工业及城市的格局;同时也指出了摆脱二元经济困境的出路,即在工业现代化基本完成后,普遍存在工业反哺农业的趋向,给农业大力输血,使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化、农村实现城镇化、农民生活实现小康。“两个趋向”理论的提出,是对国内外工业化进程规律的深刻认识、精确把握与高度概括,它已吹响了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号角,为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两个趋向”理论,把握工业反哺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脉搏,这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与人的主体性的凸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越经济学视界来研究知识经济及其意义标志着对知识经济认识的深化。显然,从经济增长角度看待知识经济是狭隘的。知识经济作为一个时代,其变化与农业和工业文明相比应该说是全方位和整体性的,它既触及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转变,也关系到人的改变。从哲学的角度看,知识?..  相似文献   
5.
论“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化”意味着人类发展的“共存性”在增长。但是,“全球化”决不标示着世界“大同”,更不意味着社会发展模式多样性的埋葬。恰恰相反,“全球化”是以社会发展模式多样性为前提的。本文对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及其产生多样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不平衡是许多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遭遇的普遍问题之一,中国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差距日益扩大,这种状况既影响了东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到中国现代化的整体推进.为此,我国必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然而,西部开发战略作为一种理性抉择,必须有相应的改革予以配套,以避免不必要的代价发生.  相似文献   
7.
要建立作为独立学科的社会发展理论,必须先解决其理论体系问题。笔者认为,社会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三大层次的内容:一是有关发展的“元理论”问题;二是社会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三是有关社会发展的具体政策。除此之外,社会发展理论还应该包括对方法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正处在由工业文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过程中。然而,知识经济并不仅仅意味着知识在生产力的增长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同样会对未来社会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及人的价值观念的改变产生持续而广泛的影响。从哲学角度看,知识经济将改变人原有的价值观念。这种改变主要见之于:由对自然的征服转向人与自然的和睦共处;由对国家与集体利益的追求转向对人类共同利益的关怀;衡量社会公平的标准由对物质资源的拥有转向对知识的拥有;由对物质的崇拜转向对人自身的关怀。  相似文献   
9.
在强调依靠本国力量发展经济的同时,“第三世界”国家还应善于利用各种外部条件以推动本国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自己置于封闭的体制之内,中断与其他国家相互往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这种策略显得可笑。明智的做法是,“第三世界”国家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外部因素,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而在目前各种外部因素中生产力移植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之一——生产力移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着全球化的出现,世界经济一体化现象日益明显。世界经济中各国之间…  相似文献   
10.
享有充分的人权,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人权问题,是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试图侧重于对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在人权这一当代重大问题上的原则分歧作些理论分析。关于人权的概念和基本内容,目前主要存在着资产阶级的人权观和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从原则上说,这两种观点是矛盾和对立的。在资产阶级学者的论著和资产阶级法律文献中,关于人权的概念可谓千姿百态,五光十色。如“人作为人应有的权利”,“全体人类的权利和自由”,“从人性中必然引伸出来的权利”,“人权即人的自然权利”等。这些界定都是建立在“天赋人权论”的基础之上,是从人的自然属性角度谈论人权,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