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中,才子佳人们的爱情故事实际上是封建社会下层文人的风流梦幻,但这类作品在高度理想化的同时,也明显地存在着不满现实、注重贞节、向往隐逸的思想倾向,本文拟从文化传统、社会思潮和作者的创作心态等方面入手,对这类作品中的贞节、讽世和隐逸问题进行探讨,以便比较全面深入地把握才子佳人小说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关于曾国藩的戏曲活动,曾国藩日记、家书等史料中多有记载.这些活动不仅历时长,范围广,而且在观剧类型上具有以堂会为主、他人宴请为多、自娱性少而政务性强等特点.而从这些特殊的戏曲活动以及独特的记述方式中,既可以窥见其主要的性格特点及戏曲观念,也可以了解到晚清戏曲文化发展的某些侧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从戏曲与礼乐文化的关系入手,来探讨清代地方官府演剧的戏曲史意义.文章认为,清代地方官府的戏曲活动主要有祭祀演剧、万寿庆典演剧及署宅堂会演剧三种类型;这些戏曲活动虽然功能、特点各异,但从礼乐视角看实际上都是一种配合地方诸礼而演的"乐";而各地官方仪式用乐的戏曲化,既是清代礼乐与戏曲交互发展演变的结果,同时又反过来对清代戏曲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礼乐文化与古代戏曲的关系问题是戏曲史研究中的一个无法回避而又较难厘清的问题.本文试以清宫演剧为个案,通过对清代礼乐制度与宫廷演剧诸环节的考察,从彼此相联的三个方面对清宫演剧的礼乐性质进行了论证,认为:从清帝对宫廷演剧的定位与剧本制作的针对性看,清官演剧具有明显的乐为礼设的意味;而就演出仪程中雅俗相参、戏礼相用的特点言,清官戏曲实为清代礼乐的组成部分;即以清代君臣对清官戏曲的理解和感受论,清官演剧也具有古典雅正与乐和人情的礼乐特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太平天国治下的伶人生活状况与戏曲演出情况,历来少有人论述;偶有提及者,也颇有简单之嫌.该文拟从时人日记杂录中的戏曲史料人手,结合今人的研究成果,在试图勾勒出太平天国治下伶人生活状况的同时,努力探究当时戏曲的舞台演出情况及其有关特征,以尽可能全面深入地反映出太平天国治下的戏曲面貌.  相似文献   
6.
林冲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对于林冲形象的分析把握此前多有论述。本文着重阐明两个观点 :一者认为林冲是《水浒传》中最具现实感和人性美的形象 ,其性格是丰富而完美的 ,而冷静、精细与忍让正是其性格丰富与独特之所在 ;二是认为人们对林冲形象的重视和喜爱体现了作者及大众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小说作家很早就掌握了"虚"与"实"、"真"与"幻"之间的辩证关系,许多著名的小说作家都非常善于运用虚实相问、真幻相生的叙事方法,而不少评点者也能准确而深刻地指出真实与虚幻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关于太平天国的戏曲政策及其执行情况,历来少有人论述;偶有提及者,也难免失之简单.本文从太平天国的有关条令规章出发,通过对其不同地区和不同阶段戏曲活动的考察,认为:太平天国的戏曲政策虽有其宗教、政治目的,但从一开始就并非全面禁绝,而是禁中有演;同时,随着形势的变化,其戏曲政策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阶段也有相应的调整.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一直在宗教偏执与戏曲热情之间徘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