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夭夭”一词在《诗经》中出现过两次.《周南·桃夭》:“桃之夭夭”,《毛传》:“夭夭,其少壮也.《邶风·凯风》:“棘心夭夭”,《毛传》:“夭夭,盛貌”;《郑笺》;“夭夭,以喻七子少长.”按照传统的解释,“夭夭,是“少壮、茂盛”义.可是,闻一多先生否定了这种一千多年来的传统说法,认为“夭夭”当是“屈曲”义.他考证说:《说文·夭部》:“夭,屈也.”《凯风》篇曰: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谓棘受风吹而屈曲也.乐府古辞《长歌行》:“凯风吹长棘,夭夭枝叶倾,黄鸟飞相追,咬咬弄音声”,语意全本诗风,“夭夭枝叶倾”者,正以枝叶倾申夭夭之义,倾与屈义相成也.《桃夭》  相似文献   
2.
试论《西儒耳目资》的语音基础及明代官话的标准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儒耳目资》成书于明代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作者是明末来华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Nicolasc Trigault)。此书是为当时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学习汉字、汉语而作的。尽管它不是专门的汉语音韵学著作,但由于它是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最完整的一部用罗马字母记录汉语语音体系的著作,其体例上基本摆脱了中国传统韵书的束缚,记  相似文献   
3.
构拟古代汉语的调值,是汉语音韵学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尽管难度大,学者们仍在这方面作了可贵的探索.比如,日本赖惟勤先生根据至今还保存于日本佛门的中国古代流传到日本的佛教音乐,构拟出了公元九或十世纪宋代长安方言的调类调值:阴平,高降调,阳平,低降调;阴上,高升调,阳上及去声,低升调;阴入,高,阳入,低.赵克刚先生在《浊上变去论》(载《重庆师院学报》1986年第3期)中,根据文献记载推论宋代至元代的声调大致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促)、阳入(促).陈振寰先生则更加充分全面地利用了古代典籍和方言、亲属语言的资料,并从语言学的音理角度进行分析,构拟出了隋唐以前黄淮流域的调类调值,其结论是  相似文献   
4.
汉语、藏缅语“致使”义表达方式在不同的历史层次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究其原因主要是语音演变对语法结构的影响所致。这不仅说明语音、词汇、语法三者之间有着极强的相互制约性 ,也表明汉语、藏缅语的语法结构类型发生过转型 ,具有典型的类型学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