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从社区有了‘托老所’,咱吃饭有人管了,平时还能和一些老兄弟、老姐妹聊聊天,生活再也不郁闷了。”7月24日,沈阳市沈河区正义社区日间照料站里,年逾7旬的刘大爷兴奋地说。中午时分,一顿精心为老人们准备的午餐送了上来,一时间饭菜飘香、其乐融融。饭后,这群花甲老人悠然地下起象棋、打起扑克……  相似文献   
2.
结合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性能特点,对基2、基4、分裂基和Bruun FFT等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及其在TMS320C30上的实现进行了研究,开发出高效的FFT算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量化分析年龄别居民消费模式。针对同类研究只采用年龄变量作为自变量的不足,在经典的需求和消费函数基础上扩展年龄变量构建计量模型,获得了更好的解释力和准确性。基于计量分析结果刻画了分年龄、性别的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模式,并进行城乡比较。研究发现,居民家庭消费生命周期中存在30~34岁及45~49岁两个消费高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最大的是高龄老人;农村老人在高龄阶段的医疗保健消费明显下降;农村中年妇女的医疗保健支出低于男性。研究认为,应从政策层面有针对性地加大对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扶助力度;同时,未来产业规划应充分考虑人口结构变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快袋栽平菇的发菌速度,减少病菌的侵入,提高品质和产量。我校于90年9月至91年10月采用此种方法进行种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论国有企业双层委托代理中所有者的两次异化及其后果陆建新笔者在《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发表的拙作《国有企业运行中的双层委托代理问题考察》中指出:国有企业运行机制的实质是一种全体国民——政府——企业领导人三者之间特殊的双层委托代理;双层委托代理缺...  相似文献   
6.
财政投融资也称财政信用、政策金融或政府信用,是以信贷方式运用的财政性资金。日本是一个成功地运用财政投融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高速增长的国家。本文试时日本的投融资体制作一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投融资体制提出一些建议和构想。一、日本财政投融资体制考察日本的财政投融资(TheFiscalInvestmentandLoanProgramme,缩写为FILP)是指政府通过公共金融机构为公共设施和需要扶植的民间产业筹集、融通资金以及直接进行投资的金融活动。日本的财政投融资与一般财政资金运用的最根本…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扼要介绍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经济思想。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缺乏微观分析基础以及违反传统经济学理性人假定的批判,理性预期的假说,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论,经济周期理论以及政策见解。其次,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对理性预期理论作了一个简评。最后指出了理性预期学派思想对我国经济学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三点启示:1.在我国同样需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分析基础;2.针对改革中出现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现象,经济政策的研究与制定者需认真研究改革过程中各种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行为;3.政府若想得到全社会成员的积极配合,使政策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取信于民,避免政策的“朝今夕改”,谋求经济政策、经济主体的预期与行为及经济运行三者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9.
中国自从引进西方文化尤其是近现代科学文化以来一直都没有停止过科学与伪科学的争论,近年来关于科学与伪科学的争论喧嚣尘上,莫衷一时。人们对于究竟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的划界标准也模糊不清。本文试图以后殖民主义的视角来探讨我国的科学与伪科学之争,并冀望人们能够重新审视对科学与伪科学的定义,以期重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我们怎样使原生态自然村落不再人为的、不恰当的建设而受到损害甚至消亡?怎样使原生态村落作为农村社区的一种生态文化而体现出价值?使农村的原生态与我们的现代生活相结合,找到一条相互协调的途径,既让原始生态环境完整的保留,又使它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文化?本文试图参考舟山市定海区农村社区规划的成功案例,从细节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