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荒诞派戏剧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戏剧观念,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戏剧形式。塞缪尔.贝克特是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人物,其代表作品《等待戈多》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塑造出了支离破碎的舞台人物形象,反映了西方文明社会的极度荒诞和人类的高度异化现象,怪异的语言的形式与荒诞的主旨达到高度统一。本文着重从语言形式方面解读探讨《等待戈多》,主要包括语言交际功能的消解、语言的停顿与沉默以及语言的诗化倾向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译者主体性:从幕后到台前——从翻译理念的演变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翻译理念的历史演变,考察了译者身份在翻译活动中的变迁历程,译者主体经历了一个由隐蔽到彰显的过程,并从哲学层面剖析了译者身份变化的原因。译者主体在翻译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在译论研究中,应该恢复译者在文化构建中应有的、与作者平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广告语中动构式句式上存在主语附加多重修饰语及谓词特殊处理的现象;语义上,类指性在广告语境下产生一定语义限制。这些特征反映出中动构式具有凸显实体属性的认知功能和广告效果。在事件域认知模型(ECM)的认知参照框架下,广告语中动构式事件域内各成分带有语境信息,人们根据这些信息的突显度及它们之间的致使关系,进行识解、概念转喻的认知操作从而得出中动构式义。  相似文献   
4.
翻译既是殖民化进程中殖民者维护等级秩序的"殖民工具",又是解殖民化进程中弱势族群抵制文化霸权的工具.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译者的翻译行为成为一种有明确指向性的话语实践,成为弱势族群表达文化诉求、争取话语权力、重塑文化身份的途径.霍米·巴巴的杂合化、巴西的食人主义及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成为主要的后殖民主义翻译策略.后殖民主义译论,为国内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致思模式.  相似文献   
5.
翻译界常言的“诗人译诗”之说实际上预设了译者多元身份对翻译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通过对翻译本质的分析揭示出译者多元身份的必要性,并以赵元任先生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为个案,阐发了译者多元身份对翻译理解与表达的准确性、文体风格传达的贴切性和重构译文经典性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