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1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年来,随着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文学理论界正在深入讨论如何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问题。讨论自然涉及到早年曾提及的写正面人物可不可以写缺点的问题。有人认为,写新人必须写缺点并不是艺术的真理,写了缺点就容易损伤正面人物的完整形象,就会缺乏成为“社会中坚”那  相似文献   
2.
论李清照词与苏东坡影响──兼论“易安体”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之宗”,她主张词“别是一家”,应抒写个人的离愁别恨和身世之感;但南渡后,在现实中备受国破家亡、夫死遭诬和颠沛流离的生活磨难,而在词中自然接受了苏轼豪放词家国精神的影响,创制了她独特的“易安体”,形成其既婉约哀怨又豪放沉郁的统一格调。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的词可称“心态词”,其突出特征是,处处着眼于描述诗人作为出身宋代仕宦家庭的知识妇女对理想执著追求而失落、迷茫以至于愁肠百结的忧患心态。在艺术表现上,它的情景布设常是随着审美感觉走,“铺叙”的描写方法,类似午“意识流”、“感受流”。李词的写心态,不仅在艺术上是“超前”的,而且以折射的方式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  相似文献   
4.
论李清照是齐鲁文化性格的妇女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文化的高度发展,促成了当时知识分子各种技艺群集一身的特异现象,李清照便是既工于诗词文赋、书法绘画,又精通音律、金石、博奕、教育乃至医学科学的“金才”人物。同时,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齐鲁文化和齐鲁地域人民文化的思想精华,哺育、造就了李清照“倜傥有丈夫气”的“山东义士”般的特异文化性格,并赋予她创造文化的极大开拓力量。  相似文献   
5.
略说宋诗议论化理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说宋诗议论化理趣化朱靖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对于唐诗与宋诗的区别,历来已有定评。唐诗重性情,以形象韵味取胜;宋诗重说理,以议论理趣见长。所谓宋诗的“议论化”,是指诗的艺术表现形式,即它以议论的概括方式进行诗歌创作;而“理趣化”,则是指诗歌内容方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学术界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或倾向于资料考证和长编,或为社会思潮所左右,其学术品格处于迷失状态。《中国文学的历史与审美》以历史──哲学──文化为基础,以审美评价为指归,深入内部梳理中国文学史的审美发展历程,突出审美性的心灵感受,在“视界融合”中寻求开放性的审美阐释,为文学史的撰写提供了新的思维取向。  相似文献   
7.
艺术上的“虚”、“实”统一,包括“以虚代实”、“以实写虚”、“虚实相生”等整套表现体系,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优秀传统之一。它来源于古老的“有无相生”的老子哲学,构成我国文艺的含蓄蕴藉、简练深沉表现形态的基础。在古人长期创作实践的丰富经验中,证实“因心造境,以手运心”的虚境可以造成艺术空间,调动观赏者的无限想象力,进行能动的再创造,从而获得言不尽象、象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魅力。“虚实”论的丰富内涵渗透于我国民族艺术的各个方面,研究它,不仅对美学本身、也对新文学的发展和对西方世界探寻东方美学的“诗境”和“秘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苏东坡的诗词韵体寓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东坡的诗体寓言独特精美,与其散文寓言珠联璧合并有所超越。它紧密贴近时代及其个人遭际,不断对之进行理性升华,并从而概括出具有高度人生哲见的格言警句,读之令人沉思、顿悟,深得指点迷律之妙。它既机智风趣又严峻凌厉,充满着历史的沉重感和敏锐的现实感,具有高度的社会认知意义和文化价值,是中国寓言史上的瑰宝  相似文献   
9.
“工作室制”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通过实际项目,学生取得了经验,了解了工作过程,避免了要等到毕业后才开始“知识重构”的难度,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了基础。这种模式是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苏轼的政治思想作了深入分析,认为他有进步的一面,同王安石一样有改革的要求,与顽固反对变法的司马光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