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均衡发展是新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新方向。目前,朝鲜族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生源锐减、教育经费不足、单亲和留守学生增多、流失生现象严重、大量朝鲜族学生上汉族学校等。朝鲜族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相似文献   
2.
新增心理学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凝练专业发展方向,这对于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优化有着重要意义。以延边大学新增心理学专业为例,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和教育心理两个专业方向,面向学校、企业和社区,以培养有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社区心理学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形成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探讨和建构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应用技能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关于师范生教师素质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眼21世纪发展战略,着手提高现有师范生的教师素质是关键,要树立师范教育素质观,形成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职业理想教育为主导,以加强基础、提高从教能力和创造能力为重点的师范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韩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要解决的是因离婚而引起的精神损害问题。这一制度在适用的主体、范围、赔偿方式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对于完善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同所有的教育过程的参加者(如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同事)发生着关系。其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对最基本,最经常,最主要的关系。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天职,也是学校教育活动的目标,而教育活动是师生双边的互动过程。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融洽还是有障碍,合作还是对立)将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和教育目标的实  相似文献   
6.
朴婷姬 《中国民族》2014,(11):51-51
民族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变,"强校更强、弱校更弱"二元结构模式依然存在。如辽宁省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族等少数民族学校,以蒙古族和朝鲜族学校居多。蒙古族中小学有92%在辽西贫困地区,朝鲜族学校有80%在农村,其中50%的学校在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7.
在日朝鲜人与中国朝鲜族同样是朝鲜民族的后裔,与中国朝鲜族协调统一的多重认同有所不同的是,在日朝鲜人的民族认同没有得到清晰的整理。要么是“日本人”,要么是“外国人”,使在日朝鲜人在处理国籍与民族的关系问题上始终处于两难困境:加之朝鲜半岛的分裂使在日朝鲜人内部实际上也存在着“三八线”,更造成了他们选择国籍、归属于哪一方的心理混乱和痛苦,以至于内部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国家观、民族观以及归属的多元化,他们对朝鲜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意识日益淡薄。  相似文献   
8.
中国朝鲜族社会开放度较高。朝鲜族人口移动导致集居地空洞化现象的底层是家庭结构形式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单亲家庭数量呈急剧增长的趋势。家庭结构的变迁是社会变迁的缩影,同时反映了信息社会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朝鲜族社会家庭结构变迁问题,对于把握未来中国社会家庭结构的总体发展具有典型意义,同时对于当今社会性别平等乃至人间平等、种族平等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朝鲜族源于朝鲜半岛,作为朝鲜民族的后裔,如今是中国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朝鲜族认同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历史过程。朝鲜族认同的三个层面,即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对世界朝鲜民族的跨国民族认同、对中国少数民族一员的中国朝鲜族的族群认同釉及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入手,阐明跨国民族认同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4、2005年新生心理测试结果出发,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分析了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不仅为今后大学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有针对性的依据,而且指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成新生适应大学环境的最有效措施,并对如何搞好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