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多个案例让媒体和公众开始思考"炒作式求助"这一社会现象。这些案例引发公众对"炒作式求助"的质疑,因而,对"炒作式求助"进行梳理和解读十分必要。从社会流动结构中的弱者概念入手,本文解读了弱者的社会抗争与社会求助方式,指出"炒作式求助"是弱者的武器,但却是一种不可持续的表演式抗争,是碎片化底层的一种非典型化求助方式,其效果也不可过于高估。同时,"炒作式求助"也面临着巨大的道德风险,因而无法成为常态。因此,在信息权力成为"权力之权力"的网络信息时代,对"炒作式求助"抱以宽容和理性的心态,为弱者留出足够的表达空间和通道,以避免激烈的社会情绪的累积和爆发,是整个社会及新闻媒体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成都电视台对民生新闻模式的运用,在众多新闻报道中保持自身的风格和特色,具有重要意义.民生新闻模式由于其自身的特征,在灾难报道中具有突出的优势,代表了灾难报道中的一种"民众话语",也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流行语作为文化的重要表征与隐喻,记录了中国当代历史和社会变革的足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社会流行语的发展和变化历史,无论从生产主体到内容选择,还是从传播平台到解读与再传播,都代表着传媒场域中我国文化话语权从官方到民间、从权威传媒机构到互联网的变迁过程。这一话语权的变迁,为社会公共治理和意识形态领导权带来了问题和挑战。但是,这一变迁是传媒变革以及技术力量赋权所带来的公共话语权力空间再造,并不是对原有格局的颠覆与对立,管理者需要的是:以民心所向为指引,读懂大众话语实践背后的社会实践倾向,将大众“话语实践”转化为管理者的政治经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