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韦庄为了拜谒镇海节度使周宝,根据自己的经历以及"秦妇"的遭遇,创作了长诗《秦妇吟》。在诗中,诗人为了突出周宝的政绩,对当时其他政治势力使用了大量不敬之词,但不期这些言辞随着《秦妇吟》的流传,为诗人日后的仕进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为了消除这些言辞在各种势力间的影响,韦庄在昭宗景福年间入京应试时便开始讳言"秦妇吟秀才"的称号及《秦妇吟》一诗,而在及第、入仕之后,随着自身政治成熟度的加深,便有了自禁《秦妇吟》之事。  相似文献   
2.
从文本起源的角度分析,“河北故事”并非历史当事人对唐代河北藩镇事务的现场表达,而是历史书写者对河北藩镇既往处事原则的文本概括。其最早见于元和八年(813)韩愈撰写的《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是韩愈在“故事”一词的基础上化用而来。其内涵除了政治独立、节帅世袭,还包含唐廷与河北藩镇的政治态度。“河北故事”是河北藩镇与唐廷在“叛乱与平叛”关系结束后形成的新的相处模式,其开启时间为德宗建中平叛失败后,此后经过宪宗、穆宗两朝的变动和调整,最终在穆宗长庆年间确立。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对党员干部进行了深刻且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宗旨、阶级政策以及文化基础等方面的教育,有效提高了根据地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政治能力以及文化水平,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抗战时期形成的以制度为保障、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以“关键少数”为主要推动力的教育方式,为革命年代党的斗争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