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19世纪,溺婴现象是西人观照、认识和评判中国的"热点"之一。这些观照不少具有明确的、功利式的目的论色彩,但也有部分西人带有"客观认识中国"的意图。另一方面,溺婴的隐秘性让西人的观照一直缺少确凿证据,观照中的浓重文化建构性质由此显现。这种文化建构的具体策略包括"科学"式的调查和统计,用西方话语覆盖中国话语,将问题扩大化等。而普拉特所说的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反征服",也正是在这种"客观认识"和文化建构的并存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面向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有培养合格艺术工作者和艺术教育人才等重要意义,但当下面向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政课教学亦面临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缺乏吸引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困境。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把握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将"艺术"和"思政"真正融合起来。具体而言,改革路径可包括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将红色经典作品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当中、从经典艺术家身上挖掘德育资源等。  相似文献   
4.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和法家,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两大家。从思想核心、法律与道德、对民众的态度和治国方针等角度对~4J'l的法律思想进行的法理学式的比较可见,儒法两家的法律思想,既有着较大的差异,也有着相同之处,这也是儒法两家在传统中国能发生融合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