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3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发的联想     
白发的联想李元洛满头青丝,是少年的标志,青春的象征。现代人的白发染青,无非是一厢情愿地想挽留过去的好时光,而白发初生或满头霜雪呢,则警告你生命已届秋天或是冬日了,它总.是撩起芸芸众生华年不再的感叹。明代诗人王廷相有一首《初见白发》:日日风尘色,劳劳薄...  相似文献   
2.
四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结合诗歌创作检视了一番艺术的想象及想象之美,但是,诗的想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诗的想象与其它文学形式的想象有什么区别?我们却还来不及详加论列,这犹如游览一座名山,还只是从山脚仰望了它的轮廓,它的动人的佳胜,还有待有心人拾级而上,并穿幽入仄地加以探寻。诗的想象的独特形态之一,是比喻;想象之花开放得使万方瞩目的,是比喻。比喻,过去总是只作为与“赋”和“兴”连类而谈的一种艺术手段,总是只作为修辞学书籍中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文学是一片广阔而丰饶的疆土,当代许多研究者在其间日复一日地寻幽探胜,年复一年的心织笔耕,刮垢磨光,昔日的珍宝在现代的阳光下闪耀着新的光彩,青枝绿叶。他们生命之树上也结满累累的果实。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林别派:中国古代民族诗论》,就是祝注先几年来奋力耕耘的收获。在中国古典文学这一片疆土上,有的是研究者密集的领域。如《诗经》以来的历代诗  相似文献   
4.
父爱如春雨     
李元洛 《老年人》2000,(2):36-36
对父母的讴歌赞颂 ,在中国文学中可谓源远流长。读《诗经》 ,先民的歌唱 ,凄凄动人 :“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哀哀父母 ,生我劳瘁”。还有《小雅·巧言》篇 ,开篇就是“悠悠昊天 ,曰父母且” ,把父母喻为永恒在上的苍天。然而 ,相比较而言 ,歌颂母亲的作品似乎更多 ,更为感人。“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读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千百年来不知烫痛过多少人的嘴唇!到了现代与当代 ,献给母亲的名作也有不少 ,写父亲的依然不多。即使区区如我 ,为母亲早就写过《寸草之心》 ,对父亲却没有专诚表示。其实 ,我今天略有小成 ,应当十分感…  相似文献   
5.
秋之颂     
一年之中,有春发夏繁秋肃冬凋的不同,一个人的生命和心理,也往往有春夏秋冬之别。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秋天特别是深秋,总是令人联想到人生的老年。南宋的爱国诗人陆游曾经感叹:“胡未灭,鬓先秋。”俄罗斯作家阿·利哈诺夫在《我的将军》中说得更直率:“老年就是人生的秋天。”人生也有四季。少年时生命如同春日,只觉春阳初照,春花始开,秋季还在遥远的天边,连它先是金黄后是苍白的身影都不见,何况中间还隔着一个夏天,风风火火热热闹闹的大有可为的夏天。然而,岁月无痕,仿佛是在转瞬间,春日已无影无踪,夏日也绝尘而去,生命进…  相似文献   
6.
李元洛同志是大家熟悉的当代诗歌评论家。还在大学时代,他就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发表了不少流华溢采的诗评。二十多年来,他恪守“宁从一而专攻,勿旁涉而两失”的治学之道,殚精竭虑,上下求索,逐步形成了他独特的诗歌美学理论。这里奉献给大家的,是李元洛同志新近完稿的诗歌美学专著《云想衣裳花想容》。在这部著作里,作者详尽而精微地论述了诗美的一个层面——想象美,对于广大诗歌爱好者的创作和欣赏,无疑是会有真正的启发和切实的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李元洛 《云梦学刊》2013,34(2):161-161
文家驹老是早年即投身革命事业的老共产党人,是从教近七十年的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术业有专攻的学者,是一位极具诗人风范的诗人。虽然资深格老,他却低调朴实而一如草根平民;虽然腹笥深厚,他却谦和平易而绝无张狂之气;虽然垂垂老矣,他却永远鹤发童心。  相似文献   
8.
五诗贵想象之美。然而,美的想象究竟具有怎样的美学特征呢?如果说美的想象是一顶冠冕,那么,新颖性、创造性、奇异性就是镶嵌冠冕上的三块宝石。新颖性,是诗的想象的第一个美学特征。创新,在诗歌创作中是一个常青的命题,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衰老或失色。一首真正的诗,总要在内容上给人以思想感情的新的启迪,在艺术上给人以新鲜的美感享受,这样才能在读者的欣赏这一艺术再创造的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9.
古谣谚说:人生百年,七十者稀。杜甫在《曲江》二首之一中,又将其化为“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句。羊春秋先生春秋七五,早已过了古稀之年,却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迎旭轩”,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在生命的迟暮,仍然用诲人不倦的舌耕和挥毫不止的笔耕,迎接每天如约而来的青春的朝阳。在出版了多部影响广被的学术著作之后,他集诗词曲与联语创作为一帙的《迎旭轩韵文辑存》(岳麓书社1996年出版),就是他“青春作伴”的又一明证。人生无常。去年,春秋先生大病一场,缠绵床榻,无常曾三催四请,强项的春秋先生却坚不应召…  相似文献   
10.
夜读岳飞     
窗外,江南的春雨潇潇。远处高楼上五彩霓虹灯明灭不定,近处有流行音乐在卡拉OK泛滥新潮。我独坐书房,像独守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挑灯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我读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丞相祠堂何处寻?”多年前有缘去四川成都,刚刚从杜甫《蜀相》诗中走进去,便在武侯祠的回廊上被镇住了。回廊壁上嵌着两块硕大的青色石碑,镌刻的正是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我平日也读过不少碑帖,最令我五内如沸的莫过于这一方了。那遒劲奔放的行草,喷自一管“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凌云健笔,涌自一位英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激烈壮怀。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