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光和 《兰州学刊》2005,(1):252-254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进程中,要保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首要任务是要正确处理好当代先进文化建设与先进文化建设资源的取舍、转承关系.即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实际,对中西文化资源进行理性、辩证的考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综合运用,创造性转化,从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新文化.  相似文献   
2.
北洋政府时期边疆省区的司法改革及特殊政策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洋政府时期,先是袁世凯推行封建专制的复古政策,随后国家分裂、军阀割据,边疆地区以组建现代法院制度核心的司法改革几乎鲜有进展.稍足以称道的是,在热河、察哈尔和绥远等特别区域实行了一定现代性的审判处制度,在土流同治(旗县)并存地区则推行"流官"兼理司法制度,为后来筹设正式法院和"改土归流"作了一定的准备.北洋政府基于适应边疆地区的实际与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之考量,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司法依据和法律适用、司法体制和法律组织,以及司法人员职业化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些特殊政策.但历史局限性非常明显,可谓守成有余、开创性不足.  相似文献   
3.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及其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践特征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最终改变的历史动因;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妥协性的辩证分析而引发的对资产阶级的提防、警惕的主体态度和对私人资本主义的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策略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放弃的内在思想动因。  相似文献   
4.
“力保和局,避免衅端”的思想是指导耆英主持对外交涉的基本原则。“务存大体,量为变通”是耆英主持对外交涉的重要特征,其结果使“国体瓦解,国权丧失  相似文献   
5.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改变了其持续一百二十余年的传统禁教政策,形成了这一时段的对基督教的有限弛禁政策;当时负责主持外交的耆英对清政府基督教弛禁起了促动作用;其原因有二:一是时势所迫;二是耆英对基督教的合乎理性的认知所致。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之后的1842-1848年,是中国与西方世界建立不平等条约关系的初始阶段,清政府确定了应对这一新关系的方略:其一是"不开边衅,力持和局"的对外方针;其二是"诚信守约"的对外原则;其三是个人亲善的对外手段."不开边衅,力持和局"是清政府对外政策的中心,"诚信守约"对外原则的实施及其个人亲善对外手段的运用都是服从于和局的.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光和 《兰州学刊》2008,(10):193-195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思想导向,实现社会政治整合,加速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协调社会利益矛盾和有助于构建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的作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不和谐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必将以改进求创新,以创新求发展,以顺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当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三个面向”与“三个属性”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坚持文化发展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而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则是培育“四有”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光和 《社科纵横》2006,21(7):140-141
耆英是1842至1848年间清政府办理对外交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参与了战后奠基中西关系的全部条约谈判。“力争国权,整军经武”是耆英对外交涉思想的重要内容。为维护国家的利权,耆英曾据理力争,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挽回国家的一些损失;鸦片战争结束后,耆英倡导“整军经武”,为其对外交涉奠定自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同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结合,对颠茄粉末药品进行无损非破坏定量分析,建立了最佳的数学校正模型。讨论了光谱的预处理方法和主成分数对PLS定量预测能力的影响,并对预测集样品含量进行预测,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