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0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卡瓦尔斯基注意到,突厥诗的尾韵,早在远古,即已出现,所以他认为“有韵诗当源于古代突厥民族”(I4.C.150).E·Э·拜特尔斯在研究玛赫穆提·喀什噶尔《突厥语大辞典》里的古突厥诗歌文献时,观察到“其中的诗,几乎无一不是协韵.”(2 C·88).突厥诗研究专家认为尾韵与如下诸方面有关.B·M·热尔蒙斯基院士指出“音响的重复,在诗歌韵律结构中,承担一种组织作用.”为了诗节,段落之构成,尾韵和头韵,履行同样的作用,即确定韵律节拍的限界,也就是说,确定新的段落里章或节之安排,比如韵,能在章节里建成相同的一种词序,用这种方法,厘定诗之结构.韵不光是足以完成机械性的作用,对于精确地研究诗歌,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李国香 《生存》2020,(5):0146-0147
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课堂学习极其重要,一个好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而且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当需要进行课堂讨论时,无论是对于课堂教学还是对于学生学习,都需要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但从目前来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却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具体体现在:课堂氛围形式枯燥;不注重把握有利时机等。为此,本文根据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深入讨论营造课堂氛围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维吾尔文学史上,继鄂尔浑、高昌黑汗两个时期之后,十八世纪,可以说是一次文艺复兴,诗歌园地,群芳竞艳,先后有赫尔克提,翟梨里,诺比德,和阿不都热衣木·纳札尔出世。这里,我谈前三个。  相似文献   
4.
诺比德是十八世纪维吾尔三大抒情诗人之一。他的诗:词丽情浓、富艳难踪,才华横溢,风格奇特。上承阿塔依,鲁提菲,赛喀克与维吾尔文学之父纳瓦衣之卓越传统,为我们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篇,现存的即有格则尔一○八首、五行诗三首,柔巴衣三十四首。 尽管这样,就我所知,国内外对于诗人的研究,还少得可怜。苏联方面,仅有一九六○年,乌斯满·曼曼塔洪诺夫的《维吾尔古典作家评介》一书,论及了诺比德,但也只是在序论里,并没有设立专章;对于诗人的生平,成就和诗歌特征,一概缺如。国内对他的研究,才刚开始,一九八二年六月,拙著《维吾尔文学史》,同年十月新疆有W·奥浦尔和A·呼珊因两人合编的《维吾尔古典文学提纲》,都为诺比德立了专门章节。 像诺比德这样一位承先启后,开一代诗风的优秀诗人,不立专章,说不清问题,也难见其重要,为此,我才写这篇《初估》。  相似文献   
5.
维吾尔民族,在祖国大家庭,是一个素以能歌善舞著称,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辉诗歌传统的民族。鄂尔浑时代的突厥碑铭,有不少学者认为无异于优美的抒情诗。苏联依·威·斯捷布列娃于1963年,在《亚非人民》杂志上发表过一篇论文:《鄂尔浑、叶尼赛突厥人的诗篇》,对这些碑铭的文字具体做了一番精心细致的排列,以极其雄辩的例子,证明它们原本即是协韵的诗。其中的四行诗,早有不同形制的韵律,被严格遵守着,只是作者并未意识到,也未能指出这类诗的渊源,来自汉语而已。著名翻译家杨宪益,1983年4月,在《文艺  相似文献   
6.
汉维民族的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很远。大约在汉史上的殷商时代,即已随不绝如缕的移民,扩散北上,直到了叶尼赛河上、中游,安加拉河流域及米努辛斯基盆地一带。苏联考古工作者在乌衣巴特地区的坟冢里,曾掘出一个残破的瓦罐,上有一组双钩的符号: 根据周连宽教授的解释,这组图纹从左  相似文献   
7.
帖木儿(突厥语,意为“铁”)回历736年8月28日(1336年4月11日)生于河中府的碣石。当时盛行一种风气,倘某人出了名,歌颂者总是要一方面透过哈剌察那颜,把他的家世一直追溯到成吉思汗的蒙古皇室;另一方面,围绕他出生时各式各样的迹象或  相似文献   
8.
自来谈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人,大多着重它所代表的地理实体的特征描述,而很少有人去挖掘它的词源意义。这几年,注意这问题的人,多起来了,但问题并没有获得解决。这篇文章,拟以两方面探讨:一、历史上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描述远在《禹贡》和《淮南子》二书  相似文献   
9.
1986年我在《西北民族研究》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诺比德其人其诗初估”,两年之后,新疆《源泉》杂志总24期又有阿布都拉·苏莱曼同志的“论诺比德诗的思想内容”一文。这个研究数量跟诺比德在维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之重要,太不成比例,有欠公允,殊属不该。我们知道,继十四、十五世纪才思横溢的前三子(即鲁提斐,阿塔依,和赛喀克)之后,于十八世纪登上文坛,成为维吾尔浪慢主义中坚的人物,除了赫尔克提,翟梨里,还有诺比德。他们三人,正就是被文学史家所盛称的后三子。如他的笔名诺比德(Newbiti)(意为‘新的一页’)之所示,他在维吾尔文学的浪慢主义史上,大有鹤立引吭的夺人气势。因为他能“窥情风景以上”,“裁红量绿”,“穷力追新”,以至到了“富艳难踪”。“初估”所论,未尽吾意,尚有足资进一步申说者,特再撰此“重估”。  相似文献   
10.
1、序论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正因为如此,沟通不同民族语言和思想的翻译活动,远比世界各国,开始得早,成绩也较突出。毛泽东同志说:“各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就翻译史而言,情况也不例外。但古代(包括夏、商、周三代)的翻译,从当时的客观实际来认识,大概也只是口译,至于书面的东西,则是日后的事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