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举制在北宋的日趋完善,庶族士人逐渐成为政治、文化的主导者。他们是具有“文—官”双重身份的新型士人,这种身份对于审美趣味产生深刻影响。概而言之,就是富“文”又重“道”,士人需要在雄厚的文化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审美趣味超越政治上的朋党之争,形成一个审美共同体,它既是对异己趣味的排斥与区分,又是对相似趣味的认同与融合。无论是区分,还是融合,士人都有明确而自觉的意识。在北宋士人的共同努力下,审美高度繁荣,超越前人,创造出诸多新的审美范式,对于此后的审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昌舒 《中州学刊》2023,(3):156-162
北宋文化的繁荣与科举密切相关,科举出身的士人博学多识,“文”是他们跻身仕途的基本工具,这导致文艺的兴盛。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思想,士人因此具有强烈的济世热情,文艺表现出浓厚的道德色彩。相同的身份使士人在教化、共通感、判断力和趣味上表现出一致性,凭借雄厚的文艺才能,他们在诸多方面均创造出影响深远的审美范式。改革是庆历以后北宋政治的主题,为了推行政治改革,不断强化君主集权,科举考试开始走向专制,这导致北宋文艺的枯萎。  相似文献   
3.
道、禅之"心"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舒 《浙江学刊》2005,(1):122-125
道、禅哲学都重视"心",中国美学也有以"心"为美的思想,二者之间应当有内在联系.道家哲学中,老、庄首先突出"心"的重要性,嵇康、阮籍则首先在文学中体现这一思想.禅宗对"心"的重视使其获得"心的宗教"之称.道、禅之"心"也有很多不同点,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禅宗之"心"是对道家之"心"的继承与发展.在道、禅哲学的影响下,审美之"心"在唐代成熟,意境的形成与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新理学虽然不能作为美学体系来对待 ,但其哲学范畴往往又与美学范畴有着丰富的联系。新理学的最高境界是同天境界 ,它有两个基本规定 :天人合一的境界和个体体验的工夫 ,这两点也是中国美学的基本规定。本文从大全、觉解、同天境界等范畴入手 ,论述新理学境界论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象哲学与山水自然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美学史上,关于山水自然的发现一直是一个重要论题。文章提出如下观点(一),庄子所讲的是自然而然的“自然”,是精神境界的“自然”,这与作为山水景物的“自然”不能完全等同。因此,庄子哲学并不能直接导致对山水自然的发现。(二),郭象认为,当下存在的个体之“物”是自在、完足的,“物”之后什么也没有。从美学上讲,这就使感性事物摆脱了道家之“道”、儒家之“德”的主宰。这一思想对于中国美学中山水自然的发现具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昌舒 《中州学刊》2022,(8):142-149
北宋在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贡献是科举制,科举制对于审美具有重要影响。北宋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儒家强调审美的济世功用,审美的功利主义思想占据主流。由于没有门第约束,为了实现移风易俗、兼济天下的理想,北宋士人必须通过道德自律,将自己树立为道德的权威。作为具有文-官双重身份的士人,他们都是能文之人,但需要在二者之间维持一种平衡,在恪守官员职责的前提下游心于艺,因此,北宋审美具有重道、轻技的特点。在具体审美活动中,他们凭借高超的审美修养和创作能力,通过雅俗之辨将自己与其他阶层区分开来,维持自己社会精英的身份,同时,又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化俗为雅,即俗即雅,将日常生活和审美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身处唐代由盛而衰的转折点,面对兼济与独善的矛盾,他创立了中隐理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中隐导致了庭中山水的兴起,庭中山水的经营布置体现出了特殊的审美趣味,这种趣味对于其后的中国美学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弼哲学的本体是"无"."无"对中国美学的一个基本意义在于,从思想上使人的觉醒成为可能,由此,又使文的觉醒成为可能.意境是中国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意境具有超越性,即从"实"入"虚"、从"有"入"无"、从有限入无限的超越.这种超越性也是王弼之"无"所具有的,二者之间应当有内在联系,"体无"是王弼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体无"之"体"对审美之"体"具有内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著名哲学家张世英先生早年以黑格尔哲学思想研究享誉学界。近二十年来,张先生致力于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在充分吸收中国古代哲学和西方现当代人文主义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以“万物一体”为主纲的新哲学观。新哲学观把哲学定义为人生境界之学,强调“万物一体”就是真善美的统一。这一致思取向继承了“五四”以来熊十力、冯友兰、金岳霖诸家建构现代中国哲学的优良传统,实现了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完美统一。新哲学观的提出,是张世英先生哲学思想日臻圆融的重要标志。这一新哲学观对于促进国内哲学、伦理学、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此,本刊特推出一组专题论文,以期引起学界关注,激励原创思绪,激发思想活力,共同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原创性思想成果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10.
王维与陆龟蒙诗歌均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均表现隐逸情趣。但由于二人出处身份之不同,对出处矛盾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由此导出二人对同样题材的理解和表达相距甚远。从中可以看到,出处矛盾对士人心态具有深刻影响,并由此影响到山水田园诗的主旨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