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李映冰  李映雪 《社科纵横》2006,(11):131-132
关于现实主义问题的相关探讨一直在不同程度、不同层面上进行着,但是这些探讨都依托着一个似乎不言自明的前提,那就是现实主义就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摹仿和再现,现在看来,这种认识不仅受到来自哲学和心理学的质疑,同样受到来自现代、后现代艺术实践的挑战。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尝试从现实主义概念产生的源头入手,从历史发生学和否定主义认识论这样两个方面来探索现实主义所应具备的理论内涵。而因为讨论的是现实主义,因此对于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之间关系的辨析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而且应该讲非常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象"之研究     
在对我国古代文论的整理过程中,似乎在挖掘"象"之新意上比较地热心一点,而于追本溯源、究其本来面目上疏漏一点,基于这样的考虑,拟作一点补漏纠偏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董学文认为,把文学本质直接界定为"社会意识形态"是不准确、不科学的,提出把文学定义为"审美意识形式的语言艺术生产"。钱中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对社会整体结构的一种阐述,尽管这一表述并不完整,需要修正;"社会意识形式"和"意识形态的形式"这两个概念,就是马克思分别从认识论和价值论的角度对其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修正的具体表现。结合钱中文的观点,根据我们的研究:考虑到当前的文学观念已经发生了从认识论向实践论的转向,那么,用"意识形式"这个认识论的概念来替换内蕴更为丰富的"意识形态"概念,并不合理。我们界定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虽然也有着认识论上的考虑,但更主要是从实践论、价值观的角度出发;不仅仅要从文学反映现实生活这个方面来理解,更主要地是从文学引导现实生活,乃至最终改变现实生活的层面来理解。审美意识形态文学观的形成源出于此,其理论价值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