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8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舞草把龙”是清潭街重阳节期间流行且带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标签的特定仪式,将其置于人类学视野下,追溯并描述其缘起与流变,挖掘其在特定情境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对维系乡村社会生机活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清潭街“舞草把龙”仪式的社会实践,即“舞草把龙”仪式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被列入“刘三姐文化”旅游节等种种事项,不难发现“舞草把龙”仪式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研究认为,这主要归因于“舞草把龙”仪式本身具有社会互动功能、情感联结功能、教育传承功能、社会控制功能。但仪式空间式微、仪式主体缺失等潜伏性危机不容忽视,亟待破解。而时下积极倡导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传统民间仪式的合理开发与乡村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广西民族大学12个学院20个班级645个学生为样本,调查民族院校女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反映当前民族院校女大学生的择业态度和就业取向,分析影响民族院校女大学生就业的主客观因素,并通过对比同龄男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探讨了该群体在未来就业时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卡氏16PF量表对广西6所本科高校800名学生的16种人格因素和4种次级人格因素进行的调查和跨文化分析表明,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人格教育应注意开展以创新为主题的知识教育、以提高自我意识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以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并通过"大学精神"文化、新课堂文化、社会实践文化、社交文化建设来推进。  相似文献   
4.
和谐校园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院校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运用结构功能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6.
校园精神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培育校园精神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积极推进"三风"建设、优化校园环境、构建科学的校园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造就了人们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其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必须扬长避短,不断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调查以SCL-90量表为依据,对广西三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测量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在测评的基础上,分析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书店进军乡村既是现代实体书店寻求自身转型发展路径之举,也是探索乡村文化振兴途径之措。先锋团队在沙溪构建复合型经营的综合体书店,以厚实的图书资源为基础充实沙溪的精神粮仓,以独特的营运模式为推手丰盈沙溪的物质粮仓,深刻地融入乡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之中,助益该地重塑文化场域、发展文创产业、深化文旅融合、建构文化生态等,为书店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积累有益实践经验。进驻乡村的书店成为乡村生活品质提高、文旅融合、乡村文化展示的平台,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一种新的载体与模式。  相似文献   
10.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不放松、不动摇。民族地区乡村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受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特别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交织叠加影响下,当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还存在主体弱化、环境复杂、载体不多、权威不足等短板和弱项,对此,需要从壮大主体、净化环境、创新方式、树立权威等路径来深化和拓展,以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