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讼师是明清时期颇为特殊的知识群体,其诉讼表现衍生出讼师与讼棍的二元形象.而历史记忆呈现的多为唯利是图的讼棍,这是官方强势话语权的结果.讼师的诉讼活动与儒家的“息讼”思想背道而驰,诉讼立场亦违于“学而优则仕”的初始理想,寻求与儒家及官方思想的契合成了其内心救赎的方式,但官府对司法使用的专利性,注定了其夹缝生存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2.
东周时期,复仇现象极为普遍,其中自尊复仇占了很大一部分,凸显了当时人们鲜明的自尊心理。自尊复仇的大量出现,与"天道观"的变化及民本思想的深入人心、宗法制下与君主有血缘关系的群体自尊心理的放大、"百家争鸣"的自由思想氛围、"礼贤下士"之风的盛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中华民族不为外侮的民族精神和气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秦汉之后,由于专制空气日浓,人们的人格尊严受到了挤压,自尊复仇的现象不再大面积出现,隐讳温良处世的民族性格得以定位。  相似文献   
3.
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党人为实现河南独立做了不懈的努力,如武装暴动,从外省组织军队入豫,争取清吏反正等。但从军队数量、训练程度、武器装备及后勤保障能力等方面考量,独立力量均处于劣势,袁世凯掌权即是革命成功的简单认识、革命党人自身发展不足、起义诸军的内部矛盾及独特的地形因素,使得河南独立最终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