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唐律》以儒家封建伦理道德作为立法的理论基础,故“一准乎礼”,前人多已论及。拙文《唐律的特色》于其法学理论与立法技术,拈出四大端,其一为伦常立法的礼教法律观,其核心则为尊尊、亲亲、贵贵,即尊君、孝亲、崇官、兹不赘。封建统治者对预防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亦多是采用正本清源的手法。儒家从事教育事  相似文献   
2.
唯物主义的无神论神灭思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范缜的《神灭论》是综合其先行的思想资料,渊源有自,进而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有所发展的。陶潜是我国四世纪杰出的文学家,历来论述甚众,自颜延之至鲁迅,均各有所见,解放后亦有不少评论之作。本文只就陶潜的思想及其《形影神》  相似文献   
3.
东晋法显为求戒律而冒险西行,唐代鉴真为传戒律而六次东渡。他们度流沙、历绝壁、乘危澜、涉惊涛,出生入死,百折不回的精神,虽是为了宗教事业,但从而交流了中外的文化,增进了中外人民的友谊,这一历史业绩是不可磨灭的,直至今日,始终受到人民的怀念和尊崇。欣兹“鉴真探亲”,为作《中国佛教律宗源流》。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自从三联书店出版蔡尚思教授等编辑的"谭嗣同"全集以来,给从事于戊戌变法和谭嗣同生平及其思想研究的帮助很大.戊戌变法运动是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榨之下产生的.它代表了士大夫具有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改良主义运动,在  相似文献   
5.
《唐律》对亚洲古代各国封建法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国家与法权史上,唐朝标志着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发达形态,因而作为维护统治秩序和严密镇压人民的法律,也显著发展,塑造了封建法典的楷式。它不仅在我国,并且对亚洲各国封建法制的发展,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6.
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以来,双百方针大放光芒,历史科学和其他领域一样,姹紫嫣红,春色满园。学术园苑固然硕果累累,可其中也未免有宅根欠深厚,故作争妍斗艳的吧。学贵创新,但创新不是羌无故实的标新立异,更非石破天惊的哗众取宠。我们欢迎的是认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分析大量搜集到的史料及文物,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结论。欣读金冲及同志《从翻案文章谈起》(《光明日报·史学》第264期),要言不烦论及当前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古代法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和法制相互依存,所以“国家没有法制,就不能成为国家。”有法才能治国,而乱国必先从乱法开始。我国古代法制,几千年来已积累了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无论在立法理论和法典编制以及司法执行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中国法系”已成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法系之一。为了完善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认真总结我们自己的法制建设经验。我国古代法制涉及面广泛,这里略从历代“官著为令”的“律”和法学家“私议其理”的论著中,粗浅地归纳为下列五方面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8.
唐宋诗的管见——与苏者聪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七九年第一期《武汉大学学报》载苏者聪同志所作《宋诗怎样一反唐人规律》一文(以下简称苏文),从四方面论证宋诗一无是处。我们认为我国历代诗歌,各有其时代风貌,这与当时社会背景有关。但诗歌的规律是诗歌在发展过程中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其本身所固有的。所以时代风貌的推陈出新,是诗歌发展史上的必然规律,而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又各具风格。因而在诗歌园圃里,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绚丽的春天。唐诗自李、杜、韩、白、王、孟、韦、柳以及昌谷、玉溪等等,流派迥异,各擅胜场。他们的创作规律,岂能尽同?而宋诗正是在唐诗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蔚为一代风貌,似未可厚非。我们对苏文所提出的四方面,商榷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佛教起源于尼泊尔、北印度,而发展却在中国。它大约在东汉时传入中国,通过佛教徒学者对佛教理论的引伸发挥,萌芽滋长在魏晋,开花结实于隋唐。它因人、因地、因事和传译佛教典籍之异,而产生一些学派,至隋唐由学派则衍为宗派,有的逐渐形成中国化的宗教哲学,于是三论、天台、法相、律、华严、净土、禅、密等宗相继成立,学者辈出,论著浩翰,盛极一时,形成庞杂的唯心主义体系。它长期以来,广泛纵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渗透到思想文化、文学艺术、音乐以至民间生活习俗。所以,不理清楚中国佛教史的发展,嬗变的事实和它的理论(义学),是很难搞清楚中国社会文化思想史的。而律宗实际成立于唐初,是单纯的有关于宗教的修持与受戒仪式,但也有它的理论基础。因理论的分歧,也就产生了学派的分歧。  相似文献   
10.
谱牒之学,由来已久。《史记》卷十三《三代世表·序》:“序其历谱牒》,司马迁据《帝系》而为《世表》。《周礼·春官》:“小吏奠系世,序昭穆”。郑玄注:“系世谓帝系本之居,小吏主次序先王之世,昭穆之系,述其德行。”贾公彦疏:“天子谓之帝系,诸侯卿大夫谓之世本”。所以梁朝的刘杳认为谱牒始于周代,大体还是可信的。《国语·鲁语上》有“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之亲疏也。故工史书世,宗祝书昭穆,恐其踰也。三闾大夫屈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伟大诗人,而他就是掌管五族屈,景、昭三姓,叙其谱属的长官。周代的谱牒,已不得其详,今天我们只能看到《大戴礼记》中的《帝系篇》和后人所辑的《世本》以及见于著录的《春秋公子血脉谱》而已。恩格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