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1997~2002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产业结构差异之间关系的分析,认为:在这几年中,区域产业结构差异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因素之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在逐步扩大;外商直接投资是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形成的原因之一。提出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多渠道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而且可以通过吸引和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缩小区域产业结构差异,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文举  黄依洁 《西部论坛》2021,31(6):111-119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与重庆工商大学学术期刊社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高质量发展西部论坛暨新时代西部社科期刊能力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一是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区域平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实现高水平充分发展;三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一、生态扶贫的概念 自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以来,自然、经济和社会被认为是一个复合的大系统,人类的发展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其发展。因此,人类的发展,必须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其协调一致,共同提高。我国西部地区贫困户脱贫作  相似文献   
5.
生态效率是测度工业环境绩效的较好指标之一,其影响因素涉及经济发展、工业结构、对外开放、环境规制、科技进步和能源投入等多个方面。中国省份工业的跨期DEA-Tobit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环境绩效普遍较差且省际差异较大,其地区分布格局没有显著变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包括经济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方面)、企业规模结构、对外开放度和环境规制水平与工业环境绩效正相关,而行业结构和能源投入强度与之负相关,但是科技投入水平的影响不明确。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具有明显的“全国—区域(省份)—行业—企业”的多层级嵌套结构特征,现有的生产率分解研究对此缺乏专门分析。在动态的Olley-Pakes生产率分解模型中,通过增加区域和(或)行业层级的要素流动,将不同层级的要素流动效应进行了分离,这种多级分解思路在其他生产率分解模型中具有普适性。中国制造业在1998—2007年的经验分析表明:(1)基于增加值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高达11.57%并具有明显的行业和区域异质性,它为制造业增长做出了58.43%的相对贡献,其中企业学习效应的相对贡献最大(62.10%),要素流动效应次之(36.78%),而企业更替效应的促进作用很小;(2)模型中的要素流动层级结构越少,企业学习效应(要素流动效应)被高估(低估)得越多;(3)在剔除全要素生产率的异常值时,将所有观测值放在一起截尾,忽视了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增长和行业异质性,进而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被低估。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不仅发生了显著的趋同现象,而且已处于向稳态转型的最后阶段;这种趋同是农业产出增长率的变化和因农业劳动力转移而引起的农业就业增长率的变化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且后者的贡献更大;如果仅凭经济系统的自我发展机制,我国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终将不会自动消失。必须通过加大投资、进行制度创新、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等措施来人为地缩小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