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再访基诺山     
五月的一个下午,我们乘丰田“小面包”驶出景洪城,跨过澜沧江大桥,向基诺山奔去。这是我第六次访问基诺山了。第一次是在1964年,距今刚好20周年。一路上,特别是进入基诺山区,那平坦的柏油路,崭新的区公所的四层楼房,以至人们衣着的色调和脸上的笑容,都是前所未见的。基诺山区的晚上,电灯通明,悦耳的中外乐曲从家家户户收音机、录音机中传出,谁能想到20年前这里还是一座荒野山村,夜晚除了犬吠狼嗥之外,只是蟋蟀奏着永不变调的乐曲! 要描绘基诺山的变化,首先得回顾一下它的历史。基诺山原称攸乐山,面积91万亩,位于云南西双  相似文献   
2.
原始社会,是世界各民族普遍经历过的历史阶段,也是人类历史早期出现的一种社会形态。对原始社会史的研究,向来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云南自古以来就是民族学研究的一个宝库。解放以来,许多民族学研究工作者,在深入边疆民族地区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搜集整理出许多极其丰富而又具有较高科学价值的民族学资料,通过对这些较有代表性的典型形态的对比研究,既可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理论宝库,又能对原始社会史研究中一些有争论的课题进行有启发性的探索。欢迎科学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积极投稿。  相似文献   
3.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全省有二十二种少数民族,占全国五十六种少数民族的39. 2%。1980年,云南省有3173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0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汉族人口为2100多万,占三分之二强。云南少数民族分属两大语系: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四大语族:藏缅语族、壮傣语族、佤崩语族、苗瑶语族;十多个语支:彝语支、藏语支、缅语支、景颇语支、壮语支、傣语支、苗语支、佤语支、布朗语支等。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  相似文献   
4.
一、王冠上的绿色宝石 基诺山,旧称攸乐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东部,北靠勐养坝,南接勐仑坝,西依橄榄坝,形成一座王冠状的原始森林区。在山区里居住着8,600多勤劳的基诺族人,他们分布在大小42个自然村寨里,组成1个人民公社,辖6个大队,42个生产队。 基诺山海拔800—1,300米,土地面积约100万亩。这里是著名的原始森林区,目前约保存  相似文献   
5.
1990年《民族研究》第5期,刊载冯魄同志的《粟栗与栗粟考》,一文,根据向达先生所著《蛮书校注》一书中,将“栗粟”这一族称误校为“粟栗”,从而对近10多年来编写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傈僳族》、《中国少数民族傈僳族》、《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傈僳语简志》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傈僳族等,有关傈僳族的族称问题,作了不同的解释。现就此与冯魄同志进行商讨。  相似文献   
6.
易武茶山话古今西双版纳勐腊县在历史上是著名的产茶区。“勐腊”这个名称在傣语里就是“茶乡”之意。据清代檀萃《滇海虞衡志》记载,普洱府所属六大茶山,其中依邦、革登、曼庄、曼撒、易武五大茶山都在勐腊所属的易武、象明两区。革登山过去有茶王树,当地居民每年采春茶前还要去祭祀。为了搞清当前易武区茶叶种植的状况,乳白色的“小面包”车又载着我们直奔易武山区。易武原名镇越县,县治最初设在象明,后迁勐棒,又迁易武,改名易武县。易武邻近老挝丰沙里,在清代有“万亩茶山万担茶”之称。著名的易武元宝茶是清代向皇帝进献的贡茶。大约十八世纪  相似文献   
7.
二十多年来,基诺山上的基诺族人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如果说,二十多年的风火给基诺山留下某些痕迹和带来某些变化,那么,二十多年的实践则使基  相似文献   
8.
一、清代在云南推行的铜政(一)滇铜甲天下:云南号称“有色金属五国”,从公元十七世纪以来,云南的铜、锡、银就享有盛名,引起全国的瞩目,其中特别是东川铜矿,产量之丰,含量之纯位列全国之首,在整个清代,乾隆年间,每年运京铜达七百多万斤,道光年间滇铜每年运京降为三百六十万斤,称为“京铜”,仅东川铜矿最高年产量达七百多万斤,几乎供应当时的大半个中国,作为鼓铸铜钱,制造器皿之用.清廷派大臣专门督运京铜和监制铜钱,湘、鄂、浙、闽、粤各省争相截留京铜,一时之间“滇铜甲天下”,盛名传遍全国.东川铜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东川市所属汤丹、落雪大山.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螳螂县,辖今东川、会泽一带,当地居民以彝族、苗族、回族为主,明代曾设土知府管辖.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螳螂县条载:“螳螂县,因山名也,出银、铅、白铜、杂药.”说明东川产铜,为时久远.东汉时期著名的朱提(照通)、堂狼铜洗就是用东川铜制作的,滇东及滇南一带出土的铜鼓也大部是用东川铜制作的.南诏时期的许多铜铸佛像和铜器用品也主要来自东川铜矿和永胜铜矿.公元1328年(元致和元年),全国向朝廷贡纳“岁课”,其中铜课共2,380斤,唯云南贡纳,其余各省均无铜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