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旅游、文化与生态:亚丁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省亚丁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的研究,认为伴随着旅游进入后当地社区生计活动体系的改变,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社区在得到经济回报的同时,也在承受着人地关系的裂变及精神文化的失落.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可能需更深入地参与到基层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中,以其对地方文化的独特理解来促进二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植物与思维——认知人类学视野中的民间植物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在利用植物的过程中,植物对人类的思维活动以及认知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形成了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即植物文化.本文在回顾"原始思维"之争和认知人类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应用认知人类学的理论,探讨了民间植物分类与土著民族思维之间的关系,并以具体的田野资料比较了民间植物分类与科学分类的异同,得出了民间分类与科学分类都是人类认识植物的正确方法的结论,这从根本上驳斥了"原始思维"或"土著思维"如同"儿童思维"的西方种族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人们对蝴蝶表现出的好感、喜爱以至把它当作瑞物加以信仰、崇拜的说法和事例很多。从庄周梦蝶分不清是自己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变成自己,到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殉情化为蝴蝶,共舞于天地之间,蝴蝶在人们心中,已成为神与美的化身。云南以蝴蝶为崇拜物的民族较多,他们以各种方式反映喜爱、崇拜蝴蝶的心理,通过对蝴蝶的描绘和赞美来丰富生活情趣,寄寓感情和期求。即是说蝴蝶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仅就此作一简要介绍与论说。  相似文献   
4.
云南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工作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是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事。云南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早,在多年工作实践中摸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云南省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的立法和建立是其中成功范例之一。  相似文献   
5.
以回溯述论的方式,主要侧重点在于对云南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建立状况进行理论总结和思考,以期对"保护区"和云南非物质遗产保护寻索科学切实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云南澜沧县糯福南段村龙竹棚老寨的调查,分析了拉祜西人土地制度和生计变迁的历史脉络。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权力的渗入,使拉祜族地区的土地制度发生变更,深刻地改变了拉祜西人传统的刀耕火种的生计方式,致使轮歇地减少,轮歇周期缩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计难以为继,却没有找到替代模式。由此看来,改善少数民族的生存状态,必须建立在对当地传统的尊重和合理利用之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