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名作之一.所以,已有很多学术论著谈及这篇作品的文学价值与写作背景.但,本人认为《归去来兮辞)所蕴藏的文学深度仍然有待发掘.拙作要从“陶渊明家妹”这一从未受到重视的角度,探讨其文学深度.首先要向读者说明,拙作乃是本人研究(归去来兮辞》的第一份报告,只是提出了一个不够成熟的推测而已.希望能够以此为一个起点,今后继续研究下去,将来有机会写出一篇经过严密考证的文稿.此次拙作乃是一篇初步草稿,所以题为(<归去来兮辞>札记》.以下在(本论)中,先确认一下该作品在陶渊明生平中之地位及意义,继而探讨“陶妹”这一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台湾“行政院主计处”2月16日向下修正今年台湾经济增长率预测,从去年预估的6.3%向下修正为5.25%,是1986年以来的首次底纪录;全年的失业率预估约为3.3%。如果台当局推出的扩大内需方案未获“立法字”支持与立即推动,今年经济增长率将降5%以下。自1976年以来,仅1983年、1985年因能源危机及1998年因金融风暴,台湾经济增长低於5%,目前的经济情势之严峻不亚于当年,岛内传媒惊呼台湾经济的严冬已经来临,而且苦日子恐怕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3.
快哉风 《老友》2011,(5):34-34
因工作关系,近年我相继到过一些国家。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让我大开眼界,而各个国家不同的敬老细节更是让我钦佩不已。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敬老风尚,我深深地感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如何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且富有情趣?挪威老年人的作法值得借鉴。他们的晚年生活理念是:享受生命赋予的一切!享受阳光。阳光是捌5威人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挪威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在北极圈内,因此,阳光对于挪威人来说实在是稀缺的资源,对于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当春天来临、阳光照耀大地的时候,挪威老人便带领家人,外出郊游。说是郊游,其实就是晒太阳——找一块向阳之地,全家人躺下来,闭上眼睛,舒舒服服地享受阳光的抚慰。  相似文献   
5.
考虑不周     
马干事熬了一个通宵,按时将《赴南方五省考察计划》写完.在长达万余字的《考察计划》里,马干事将此次由刘局长带队的考察活动之必要性论述得相当充分,不容置疑,而且行程也安排得十分详尽,清清楚楚.马干事对自己精心烹制的这道"大菜"相当满意,第二天一上班就兴冲冲地交给了办公室李主任.  相似文献   
6.
追贼     
于股长拖着个大肚子呼哧呼哧没命地跑——不,是追,在他前面10多米远的地方,一个年轻人也在慌慌张张没命地跑。不是什么警匪片,是于股长在追贼。于股长——确切地说是县财政局农林股股长,别看是股长,却掌管着全县所有涉农专项资金的发放,每年过手的项目高达数亿元。"经手三分肥",给个县长都不换!于股长晚上刚一进家门,就见后院墙黑影一闪,接着,便传出了媳妇惊恐的喊叫:"抓小偷啊!小偷偷东西啦!"  相似文献   
7.
人生无常     
人生真的很无常,你根本不知道,下面会有什么事在等你,是福是祸,无人能知。◎一个日本人因为心脏病做了外科手术,出院时医  相似文献   
8.
曾被当作废物的木乃伊 埃及的木乃伊曾被作为废物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正>我收到了丸山老师通过电邮的附件传来的2006年元旦贺卡。他写道:"虽说浑身到处都是病痛,可我又顺利地长了一岁,到本月8日为止,透析治疗已经有26年了。"他接着写道:"多亏了大家,我去年还出席了在长春和北京召开的座谈会,11月底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版的论文集《鲁迅·革命·文学》(北京大学陈平原拟的书名),这都使我感到无比幸福。1月8日开始将有几天去汕头大学参加研讨会。"(书名实际上是《鲁迅·革命·历史》)  相似文献   
10.
1933年间,北平相继出现了两种大型文学杂志《文学杂志》和《文艺月报》。体裁与内容相似的这两种公开杂志之间有何关系?关于《文学杂志》,据当时左联负责人员陆万美的证言,它被当做了北方左联的机关刊物。但朱正以王志之在其《鲁迅印象记》里所描写的该杂志发刊筹备的情况为证据,主张它不是左联机关刊物。我再三慎重斟酌两种杂志的内容以及两位论者的主张,最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与朱正的主张相反,我认为《文学杂志》的产生是北方左联在纠正"关门主义"的过程中所做的实践之一。但这个富有重要意义的尝试也被文总(即指导左联的上级机关)视为"右倾化"的产物而拒绝了。负责开展左联活动的潘漠华、陆万美等人受到批判,左联又改变了方向。《文艺月报》是在文总的指导下以北平社联的负责人员为中心创办的刊物,它是在推动北方左联全体走上"左倾"路线起了很大作用的一种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