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数史料证明,早在新石器时期,楚民族和土家族的祖先,曾是生活在一起的梓里亲邻,“昆仑之丘”是他们共同的发祥地.后来由于历史的沧桑,他们中的一部分离开了美丽的故土昆仑而分流东下,经过漫长岁月的辗转迁移,又终于在长江中部地区重聚,并共同生活而至现在.今天我们探讨这两个民族分合离聚的历史,对于屈原思想和《楚辞》的研究,对于楚、土两族文化主源的认识,以及对它们共同文化基因的发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香草在《离骚》中的象征意义,前人早有认识.王逸说:“言已修身洁清,以为衣被;纫索秋兰,以为佩饰;博采众善,以自约束也”.他对《离骚》香草象征意义的揭示,对于我们研究这篇辉耀千古的杰作,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是后世学者在继承其说的基础上,却将他的观点加以扩大和泛化,以为屈赋凡言香草,都是诗人把内在的诉之于理性的内容,化为外在的诉之于感官的美的形象,这种美的形象都是善的象征,这种认识就失之偏颇了.我以为屈赋中的香草有两个不同的象征体系,即以《九歌》为代表的性爱象征体系和以《离骚》为代表的人格象征体系,这两者的象征义虽然各不相同,但香草中所隐含的巫术意识却有内在的联系.本文试就两个体系分别论述,并对这两者的沿革与香草的神性因素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楚地古道教与《楚辞》浪漫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一多所揣度的古道教,确曾在古代楚地盛行过,这可从楚史、《楚辞》和有关记载道教人物的古代典籍中找到大量根据。而《楚辞》的浪漫主义则是渊源于这种古道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汉迄今,人们对屈原《天问》的研究,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论著之多,不可尽述。其中杨万里的《天问天对解》、毛奇龄的《天问补注》、丁晏的《天问笺》和游国恩主编的《天问纂义》等,颇能代表前人研究的丰硕成果。这些专著虽然大都偏重于考订、诠释和评判,但到目前为止,恐怕很少有人走出他们所开拓的范围。本文当然不敢说是另辟蹊径,然而从问句这个“细胞”入手,却应该说是过去被人们所忽略了的一个角度。笔者试图解剖,去认识这首诗的句型和语意之间的对应规律,从中找出这种问句体文学的语言特点和艺术风格,并通过中外原始文化的广泛比较,进而探索这种特殊文体赖以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东君》这首诗难点颇多,特别是有关宗教、民俗和天文诸方面的内容,更是复杂而隐晦,影响着人们对本诗主题、情调、文意和结构的理解。为此,本文试就如上三方面,谈谈被人们所忽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全球性的文化寻根热和艺术中的原始主义倾向,人们对民俗起源的研究,日益超出了一般民俗研究的本身。而婚俗又是民俗文化中最重要最富生气的部分,它的起源与性质尤为人们所重视。 荆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它的民俗文化同华夏各兄弟民族一样丰富而多彩,其中有许多世代相袭,情采纷呈的婚俗,在《诗经》二南和《楚辞》中有所反映和讴吟,成为楚文化园苑中的一支艳葩,但由于中国封建主义的过早成熟,每一婚俗无不打上封建思想的烙印,被种种说教式的迷雾所笼覆,人们难于从中看到它的真正源头。近几年来由于生殖崇拜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全面展开,给我们解开这个千古之谜以某种启示,进而使我们想起古代“食色,性也”的至理名言,似已不难悟出,中国古代许多婚俗的产生,乃是人们对原始先民第一个喜庆的演习、纪念和崇拜,借以向生殖之神祈求吉祥与幸福。本文试图用这一观点,考察《诗经》、《楚辞》中若干婚俗的起源与性质。  相似文献   
7.
《九歌》诸神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歌》诸神,太乙居首。关于它的名称,先秦古籍中有着不同的写法,如“太乙”、“太一”、“太极”等,寻绎个中缘由,可能是这位“上皇”形成、发展及神格位移的不同标记。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太乙”应是它的原始面目。“乙”金文和甲骨文均写着,纵看为伏状人形,如果横视则呈屈腿仰卧状,类似齐国社神模样。《春秋》庄公三十三年:“公如齐观社”,三传皆以为非礼,而《谷梁》解释非礼之故曰:“是以为尸女也”。《说文》:“尸,陈也,象卧之形”,郭沫若说“尸女”即通淫之意,  相似文献   
8.
屈原的思想与艺术,无疑是衣被百代、泽润千古的,但汉代文人所受的影响却格外直接,格外显豁.尤其是他们的政治伦理观念、审美意识,与屈原作品的思想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必须指出,这种影响往往因汉代不同时期的政治文化特点和具体人物的不同遭遇而呈现出不同的倾向性.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认真加以探究和辨析.  相似文献   
9.
《九歌》主题与“宾主彼我之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歌》诸篇,宾、主、彼、我之辞,最为难辨”(《楚辞辩证》),朱熹的话道出了《楚辞》研究者的共同苦衷.所谓“宾、主、彼、我之辞”,即作品中神与神或巫与巫之间的彼我称谓,这个棘手的问题,从朱熹到现在,历时八百来年却依然存在,并未真正解决.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九歌》中的宾、主、彼、我之辞,大都介乎人鬼之间,有的似神语,有的似巫代神语,还有的似神巫之间交相而语,头绪纷呈,文意错杂,令人捉摸不透,难于确切把握.更为重要的,我认为是人们没有深入考察作品主题及其历史渊源,并以此为出发点,从作品中去寻找人物彼我之间本来存在着的某种内在关系.这点,恐怕是《九歌》宾、主、彼、我之辞长期未能解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楚辞在艺术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描写揭示精神矛盾冲突的戏剧情节;借古代神话和历史人物诉说内心痛苦的抒情方式;怒涛式的语言旋律。其文化渊源,在巫术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