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俗小说篇首引入诗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定型并成为固定的程式,再到消失的过程.其发展规律可以简化为“无-有-无”.通俗小说篇首引入诗词的体裁,也从不固定,信手拈来到有意使用某种体裁,直到全书使用统一的某种诗体.这些因素的发展与变化,是通俗小说创作文人化历程的表现,几乎都与通俗小说的编创者阶层、编创目的、编创者文学追求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黄小配从事近事小说创作的主要思想意图,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批判社会之世态炎凉,揭露宦海之升沉;二是反对专制独裁,提倡排满革命;三是感愤国势衰败,唤醒国民;四为发泄私愤,对政敌进行人身攻击。只有全面了解其思想意图,才可能确切、深入地理解和评价其近事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4.
简略地回顾、评述"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个文学观念的提出,总结当代研究涉及的问题,特别指出所存在的现代意义、局限。在此基础上,重新梳理、解读与分析历史上王国维之前的文人如何表述这个观点,发现元明两代与清代这两个时期的论述既有关联,也有突破。与学界的成果对照,指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研究史一直存在三个误区:用非文学的概念阐述文学发展观;用考察显著文体发展的做法代替整个文学史的阐述;断章取义地使用这个观念而不挖掘其深层文化心理。经进一步比较、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表述的变化,主要受杂文学观念、皇朝观与复古观以及史学精神的交合作用而成的。最后指出我们对待"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个发展观应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创作学的角度,探讨了明末清初出现的独创话本小说的编创方式.首先探讨了独创话本小说内涵与外延,以及独创方式出现的因为.接着按照独创方式的走向分别论述了拉伸法与节缩法的编写技巧,前者重在拉伸话本小说体制中的某个部分如正话篇幅,设置繁多复杂的人物关系,以梦幻、奇巧、关丑对比牵合故事;后者节缩体制中的某个部分如头回,预先设立主题,重点敷演"道"、"理",为了敷演的主题,不惜压扁人物来相就.最后指出继宋元小说家话本的敷演、明末由改编向独创过渡的方式之后的独创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黄小配对章回小说叙事结构的因革、对小说中议论技巧的改进、对诗词文赋的合理穿插等方面概括和论述了黄小配近事小说艺术特色的创新之处,并指出了黄小配近事小说在清末小说文坛上的意义:反映了小说观念与小说创作处于大变革时期的总体风貌;反映了传统的章回小说体式的衰落与蜕变,及其逐渐被短篇小说和现代长篇小说代替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诗词对话本小说生发故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一是可以诗为核生发故事,此方式可称为因诗生事式。在这类话本小说里,诗是故事的中心和情节的关键,诗又是故事、情节转换的关捩与契机,也是捏合故事的逻辑与道具,包括因诗得偶、因诗得荐遇、因诗得团圆等类型。其二是可以诗谜设置悬念,此方式可称为诗谶型。带有谶语性质的诗词会推动情节发展,可预言故事人物命运结局,往往与梦境、异形、占卜等相结合。随着情节模式化、基调宿命化、悬念僵化,以诗词为媒介设置情节的手段最终遭到淘汰。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以作品阅读为中心设计古代文学史课程的作业,探索一条在文学史中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开设以文学史为圆心、文学鉴赏课与写作课为辐射线的基础理论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能力与阅读技巧,为应用能力培养提供理论支持的人才培养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追溯史传序例的名实及其流变可以发现序例功能对通俗小说篇首诗开宗以明义的程式化创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以通俗小说篇首诗与正话关系为例。通俗小说篇首诗与其他组成部分共同为创作主旨服务,深化、弘扬了史传序例与史传正文的撰写结构模式,其中通俗小说的模式是:“篇首诗+入话+头回+过渡+正话+(散文议论)+篇尾诗”,叙事、说理,韵文与散文交替出现,高度程式化;其可依据的史例则是班固《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式的创作模式:序(议论、说理)+商山四皓+郑子真、严君平+过渡(议论、说理)+王吉+过渡(议论、说理)+禹贡……+赞。  相似文献   
10.
话本小说《八洞天》成书于清顺治年间,卷一《补南陔》以小说家之言描写了狄青平定侬智高的相关事迹。将小说与历史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后可知,小说所述有关侬智高起事时间、时限、人物职官等基本忠实于史;同时还用"依史以演义"的创作手段,敷演人物故事情节,使小说具有传奇色彩;并且虚构人物,捏合情节,服务于小说的创作与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