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段平山 《晋阳学刊》2007,(1):113-117
“学院派”文学批评最明显的风格特征是将过去、现在乃至将来统统纳入自己的表达范围内,用极具前瞻性的语言来创造一种“怀乡”的体验。尽管在“学院派”批评中并不存在一个可以囊括一切的理论框架,但通过对不同研究价值取向以及不同研究范式之间的沟通与整合,一方面可以拓展(文学)研究的视野并确立其“视角”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发现或意识到各不相同的研究范式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因而它带有浓厚的后现代性色彩。虽然“学院派”文学批评不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逻辑产物,但它的发生无疑得益于“文化自觉”这样一个具有后现代性的全球化“语境”以及具有后现代性思维方式的表述策略。借助于“后现代”视角,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学院派”文学批评这种“文本”,还可以更好地理解由此而建立起来的带有后现代主义特色的当代“批评文化”。  相似文献   
2.
楚荷《落地为兄弟》《老莫》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说,所展示出来的内容不是那种琐碎细微的针对社会生活的个体感性经验,而是揭示出了一种被社会锻造着的国民心态,其创作表征出新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不断深化和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的长篇小说文体是20世纪80-90年代的延续,主要体现为在一个大时代之下自身的生长性,体现为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在线性时间里的自我变形.这是晏杰雄的《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研究》一书的基本观点.进一步说,该书的作者能够将一些支离破碎的研究“思路”进行整合,通过开拓针对文学的认知领域,将新世纪以来的许多文学问题引向一种以史带论,依史促思的学术观念,从而使读者能够获得更为宽广的审美视野.  相似文献   
4.
教学研究必须注重它自身的理论建设,否则就会使教学研究走向形式化的教育学原理的应用.对于文学教学来说,要使相应的教学研究能够走向深入,必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理论问题;一是(文学)学科与文学课程的关系问题;二是文学课教学目标的建设问题;三是文学的理论学习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在本质上都要涉及到文学的学科属性以及文学研究的实际状况,为了很好地体现这些本质问题,就必须要建立起文学研究与文学教学研究之间的"合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