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42年~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遭受了百年罕见的大旱灾.旱灾造成边区农业生产下降,人民生活极端困难,社会秩序紊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除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互助互济来救灾民之急以外,边区军民主要通过组织群众兴修水利,抢种、补种和大种,植树造林等方式来进行抗旱减灾与生产重建.这些抗旱减灾措施的实施为当时晋冀鲁豫边区最终战胜旱灾和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以后的抗旱救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在1942年至1943年中原大旱荒期间,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从上到下组织起党政军民共同联合的抗灾救灾机关——旱灾救济委员会,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救灾理念和民众动员型的生产救灾模式,采取标本兼治抗旱救灾的措施来渡过灾荒。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抗旱救灾成效是非常显著的:它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口的损失,明显的改善了本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增强了民众对其产党的向心力,提高了八路军在民众心中的威望。但是不可否认,救灾活动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有这些,都为今天的抗旱救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