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牵连犯是刑法罪数理论中的一个概念,虽然费尔巴哈在二百多年前就提出了牵连犯的概念,然而其自身却存在着理论根基不足,与犯罪预备行为、想象竞合犯以及吸收犯等理论之间的界限含糊不清等难题,关于牵连关系、牵连犯的处罚原则学者们更是仁者见仁.牵连犯理论已经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要坚持牵连犯理论,就必须理清其与其他犯罪形态的界限,明确并统一其处罚原则.如果要抛弃牵连犯也需要在理论上进行相应的阐明,把原来被称为牵连犯的所有犯罪现象进行理论归类,明确处罚原则.笔者主张牵连犯废止论,因为坚持牵连犯理论只会造成罪数理论的混乱,理论上的处罚原则与立法实践中的处断原则不相协调等难题.  相似文献   
2.
实现社会的善治,法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前提.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共同推进.然而,我国广大农村依然是法治建设的薄弱地带.本课题组以皖北地区农村法治建设为考察对象进行实地调研,基本现状是:通过"一五"到"六五"的普法和法治建设推进,广大农民法律意识逐渐提高.但是,依然存在国家对"三农"立法滞后、村民法律素质偏低、农村法治运行机制不健全不科学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农村法治建设现实,要通过加大"三农"方面的立法,探讨出适合农村法治运行的有效机制,来助推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人格权是“人之作为人所应有”的权利,且以维护主体的自由、尊严、安全为目的,对人格权的确认和保护就是实现和维护人格的独立。新闻舆论监督权是法律赋予新闻工作者和其他公民利用传播媒介发表各种意见或言论,对社会或公民进行监督和批评的权利。舆论监督和人格权的保护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现实生活中两者时常存在冲突,笔者将阐述二者法律保护冲突之协调,以期实现法的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4.
当前,"营改增"扩围、房产税试点和资源税调整等地方税改革已经启动,我国正处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时期,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事关财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和中央、地方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推行"营改增"后,打破了原有的地方税体系运行格局,把地方税体系的构建推向深入,现行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迫切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重新确立地方新的主体税种,加快推进城建税、环保税、遗产与赠与税等税种改革,形成完善的地方税收体系.  相似文献   
5.
信访制度作为中国特有的制度安排,有学者根据不同时期给予其不同的分类:政治动员型、拨乱反正型及安定团结型等等不足而论。还有学者把它比喻成社会的"缓冲器"、"均衡器"等。应该说作为信访制度本身的存在及演变是由我国历史及国情决定的,在大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时期,不乏有学识之人贬说其挑战当今法律权威,但是它的存在甚至"繁忙"是客观存在的。当今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利益诉求多元,而由于社会管理相对滞后,政府一方独大、社会组织不够健全,在没有达到国家、社会、市场协调共治的情况下,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狭窄而不畅通,当前要大力推进社会建设的同时信访工作还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但同时信访机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期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预算法》是2015年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预算法》完善了转移支付制度,并且提出全口径预算体系,使得政府的预算管理更具有科学性,如财政的票据管理更加合理,政府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更加透明,预算工作责任机制得到落实,有效地促进政府预算工作效率的提升.但是同时我国政府的预算工作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预算编制工作过于笼统、预算公开规定不明确、预算执行力不够、预算监督制度不健全以及财政与税务部门协调机制缺失等问题困扰着预算工作的开展.通过从完善预算编制制度、坚持预算公开透明制度化、增强预算执行力度、健全预算监督机制以及协调财政与税务部门等方面完善对策,促进我国预算管理工作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