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老子五千言的《道德经》,司马迁在《史记》本传中已叹其“辞称微妙难识”。因此,自古至今甚多的学者对它进行了潜心的研究,以期使其文辞能清晰可读,进而其深奥的哲理亦能昭然若揭。正由于学术界相继不绝的深入探索,才使得我们愈来愈接近所期望的目标。可是,也不能否认,《道德经》中的有些章节,仍然象难解之谜一样使人困惑。其中“出生入死”(五十)章就是一例。笔者在求解过程中,翻阅了不少的注释之作,虽然看到新见曾出,但是细加推敲,就觉意犹未当而纰级顿现。于是,经再三琢磨,终于萌生了新解的构想。以鄙见所及,按此构想疏…  相似文献   
2.
《逍遥游》被人称为“千古奇文”,因其思想内容之奇诞,行文风格之恣肆,故在阅读理解上造成一定的困难。自古至今,诠解其文词,阐发其蕴意的,也夥矣沈沈。虽众说异词,莫衷一是,但毕竟是嚼烂了的东西,已难稍脱陈说。但我在阅读中,总觉有几处难以贯通,琢磨再三,若可约略通之,兹将可疑之处与拙见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3.
《文学遗产》1987年第4期上刊载了王毅同志《<诗·大雅·灵台>孟子旧解驳议》一文。作者力图辨明《灵台》一诗的主题是充分表现周文王的应天承命,驳正孟子以“与民同乐”去解释此诗“旨趣”的谬误。拜读之余,我有两点不同看法:第一,我认为《灵台》这首诗的主题并不如王文所说是表现周文王的应天承命,而是夸赞周文王的得民众爱戴和游观闻乐之乐;第二,孟子向梁惠王引述《灵台》诗句后所说的话,并不如王文所说是在解释此诗的“旨趣”,而是对诗意的随意发挥。下面先说第一点: 《灵台》一诗,王文从多方面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4.
老子之《道德经》,哲理玄深,文辞亦“微妙难识”.因此,最早解释此经的韩非的《解老》,自然为历来学者所重视,据之解老亦颇多见.文章认为,韩解虽然有其参考价值,可是其解往往与本意乖异,故宜加辨别.对此,作者已有大阐述.本文则再引举明显之事例作进一步论述,以明此说非为诬妄.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先生在解放初期发表的《墨家节葬不非殉》一文,是他对四十年代研究墨子的论著《墨子的思想》、《孔墨的批判》的一条重要补充,是他研究墨子的新发现.郭先生此文一开头,就以“墨子的话”为醒目标题,接着引述了下面一段话:  相似文献   
6.
《广陵妖乱志》(或作《妖乱志》)是记述唐僖宗时,淮南节度使高骄为吕用之等人的“神仙之说”所迷惑的故事.此书的作者是谁?历来众说纷纭,迄无定论.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雍文华同志校辑的《罗隐集》,将它收入其中,并在“校辑说明”中断定为罗隐所作.他说:“诸书所载撰者各异,然后蜀何光远所撰《鉴戒录》明载为罗隐讥高骈所作,又以《甲乙集》中《淮南高骈所造迎仙楼》及《后土庙》等验之,当为罗作无疑.”雍文华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