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整个文学发展的历史事实表明,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总是和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阶级关系相联系,离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政治环境的文学作品是不可想象的。就是那些以幻想形式出现的作品,也总是要伴随着现实生活的影子。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各个封建王朝在政治生活上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只有说明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2.
<正> 最近两三年来,学术界就唐诗兴盛的原因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其中关于唐诗的阶级基础的意见颇不一致。有的同志认为唐诗的主要作者是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有的同志则认为不应该把某些有进步意义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说成是中小地主的代表,而应该说是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还有的同志对唐代的门阀制度是否消失了表示怀疑,对考试制度和诗歌写作的关系提出了一些相反的意见。我以为,中国地主阶级中下层知识分子的广泛参政是从隋唐之际开始的。唐代抑制门阀,开科取士,调和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使地主阶级政权出现了新局面,也给中国文学史带来了光辉的一页。唐诗的基本作者是通过考试途径进入上层建筑领域的中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3.
《尚书》中的“诗言志”,经孔子与《毛诗序》的论述发挥,形成以儒家社会政治伦理为核心的政本位文学观,并贯穿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全过程。在文学史上,政本位文学观存在着良性与恶性两种状态。人本位文学观及其创作,在文学史上也是客观存在的;但其发展过程却十分缓慢,而且常常受到政本位文学观的干扰,造成理论上的很多混乱与迷惘、创作上的很多缺憾与失败。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作家大都崇信儒家社会政治伦理,其中崇信儒学政治伦理而乏于封建政治生活机制权宜者大有人在,他们在儒学社会政治伦理的严肃性和实际社会政治生活的不规则之中,迷惘震荡.宦海浮沉.重新认识社会,文穷而后工,带来创作的丰收和成功。  相似文献   
5.
西汉的儒学名人叔孙通说:“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守成”之道,虽然复杂纷繁,但从社会运行方式而言,不外顺向与逆向两途。就“顺向”而言,统治集团制礼乐、兴人伦、定法律,用教化和镇压的方式,轮番交替以维持统治;而人民则自我克制,承受忍耐。就“逆向”而言,统治集团需要对既定的礼乐、人伦、法律的“顺向”实施情况进行了解,从社会的反馈中吸取必要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必要的自我调节,以改善和维持统治。统观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作家们只有致力于社会的逆向反馈时,才显示其艺术才华,放射其艺术光辉。兹略加申述,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