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失衡问题一直存在,而且区域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运用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两项指标,比较分析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差异以及二者的协调性问题.结果表明:三大地区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非但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而且还呈恶化的趋势;中、西部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大于东部;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不仅都为正值而且越来越小.第一产业仍存在剩余劳动力,尤以西部地区为甚;与此同时,第二、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就业空间,但三次产业就业弹性均在下降.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发生深刻历史变革,农民分化愈演愈烈。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农民分化的实现路径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的农民分化主要是通过劳动力转移来实现的,就转移模式而言,比较公认的有三种,即就地转移模式、异地转移模式和复合转移模式。农民分化的影响因素概括起来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其中,宏观层面的经济因素,城乡收入差距和完善的制度对农民分化具有促进作用;而微观层面的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对农民分化的影响颇受争议。最后指出了农民分化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安徽省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项Logistic模型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培训状况、保险状况、居住地到城镇的距离等因素对失地农民再就业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具有负向影响;土地补偿款的理性消费对失地农民再就业中的自主创业人员具有正向影响,而非理性消费则相反。最后,文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