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880年传教士丁韪良首次将《木兰诗》翻译到西方,其后百余年间,亚瑟·威利、傅汉思、宇文所安、翁显良、许渊冲、汪榕培等中西著名翻译家都推出自己的《木兰诗》译本。本文收集了《木兰诗》的32个英译本,囊括许多前人未曾关注到的译本,是目前学界最为详尽的《木兰诗》英译成果整合。通过将《木兰诗》的英译成果划分为西方传教士和业余翻译家、西方汉学家和专业翻译家、中国专业翻译家、年轻学者和互联网翻译四个时期,对不同时期《木兰诗》英译本的时代语境、译者风格、译本形式等特征进行考辨,呈现了《木兰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译介历程。  相似文献   
2.
“流散”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历史嬗变,古典阶段“流散”一词具有神学内涵,主要指《旧约》中的犹太人流散和《新约》中的基督徒流散;20世纪后该词开始现代转向,逐渐发展成为人文社科领域中的一个概念,用来指称某一族裔群体自愿或被迫地离开故土,分散迁移到其他地方的经历;20世纪90年代流散研究成为一个专业领域,向系统化、学科化和理论化的道路迈进。当代流散理论主要分为两大派系:一派理论家以“根源”为导向,强调起源和回归的单一目的论;另一派理论家以“路径”为导向,强调流散经验的多元场景、动态变化和去领土化特征。历史源流的追溯和理论话语的阐发,可以廓清当下流散研究的内涵和外延,促进研究者对于流散问题的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