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0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枚暗藏在邮包里的炸弹突然引爆 1973年8月18日的早晨,在非洲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的中国大使馆内,一枚暗藏在邮包里的炸弹突然引爆,中国驻赞比亚临时代办林松的夫人孙嬿倒在血泊之中,不幸遇难。 林松从70年代到80年代,先后出任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政务参赞,中国驻布隆迪大使馆政务参赞和中国驻赤道几内亚大  相似文献   
2.
一宋词与唐诗元曲明清小说一样,是中国文学宝库中闪闪发光的明珠,使正统文学宋诗显得逊色。然而荣誉究竟属于谁?是宋词中的婉约派还是豪放派?当代词论家往往褒豪放贬婉约。夏承焘先生的“读词随笔”(《文学遗产》1980年第1期)就很有代表性,几乎把婉约词说得一无是处,题材狭隘,感情病态,语言纤巧。仿佛可以得出这么个印象:是一个辛弃疾为宋词打下了大半天下。人们要问,如果没有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没有爱国主义词篇的崛起,宋词是否能够在文学史上取得一席地位?没有辛弃疾宋词又怎样?如果偌大的一块丰碑全是碎砖烂瓦堆起来的,只靠稼轩词这么一块基石,我看那是经不起历史风雨冲洗的。如果说宋词之所以大大超过宋诗是因为有辛弃疾有豪放词,恐怕说不通。因为拿稼轩词与陆游的爱国诗篇相比,谁高谁低就很难说,应该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