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战后世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等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帝国主义之间新的实力对比,以欧洲为中心的政治格局宣告结束,代之而起的是美国成为“世界头等强国”和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同时出现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空间技术的发展都与战争的需要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50年中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也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一个绝无仅有的特点,那就是它的发生与发展和世界上第二次大规模的战争联系要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也具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它有一个发展过程,即从局部战争逐步扩大为一场世界大战。上述两个特点,产生了中国抗日战争与二战的关系和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问题,本文拟就此作一些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是突然爆发,它是由德国、日本、意大利三个法西斯国家先后挑起的局部侵略战争扩大为一场世界大战的。最先发动局部侵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早在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  相似文献   
3.
《改革与新思维》系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应美国一出版商的请求,为解释苏联改革的内外政策而撰写的重要著作。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所进行的改革为世界所瞩目。各种评论、分析、估价、展望连篇累牍地出现在国内外报刊上,苏联国内各阶层人民也议论纷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据戈尔巴乔夫自己说:“本书的宗旨是:不通过中间人,直接向全世界的公民谈谈我对毫无例外地涉及所有人的一些问题的看法。”本书对斯大林的三十年代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对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的政策,对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1965年开始的经济改革等一系列历史问题,重新作了评价。详细介绍了苏联当前改革的根源和实质、措施和步骤、问题和前景,强调了公开性及民主化的重要性,还阐述了苏联对外政策的新思维,诸如时代的性质和世界格局、战争与和平、国际共运和社会主义各国的关系、第三世界和亚非独立国家的发展道路等等。苯书出版于1987年,由苏联政治书籍出版社、美国哈泼——罗公司分别用俄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同时出版。中译本由苏群译,1987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约18.5万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