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0世纪上半期,留英学生在引进吸收西方先进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同时,对外努力翻译儒家经典、宣扬中国文化精神,撰写以中国为题材的学术学位论文,译介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与译介中国现代文学,传播中国绘画书法艺术,传授汉语知识,介绍中国本土宗教,其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工作已构成20世纪上半期中英跨文化交流中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这说明即使在国势积贫积弱、文化交流有逆差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也没有中断走向世界的步伐,而且在充分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后生命力更加旺盛了。这一现象的出现,既是20世纪上半期留英教育平稳发展的产物,也体现了留英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责任及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条件,同时一战前后弥漫于欧洲的西方文化衰落心理为留英学生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创造了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即表达了对西方政治文明的艳羡.经过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首的维新志士对西方宪政制度的进一步介绍,再加上报刊舆论对宪政制度的宣扬,到20世纪初期,宪政思潮逐步发展成为一股颇具影响力的政治潮流,其中一个重要标志是朝野上下掀起了立宪期限讨论的高潮,尤其是五大臣出洋考察时期政府官员关于立先期限的论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推行宪政改革的规划,使得颁布立宪期限成为宪政改革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1903年,端方主持创办湖北幼稚园,是为中国第一所幼稚园,相关研究对此多有提及,但对其创办过程及幼稚园附设女学堂则语焉不详。通过缕析湖北幼稚园附设女学堂从创办到解体的过程,我们可从中一窥清末女子教育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在革命历程中始终关注农业发展问题,他以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为导向,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主张,涉及农业科技、政府统筹、灾害治理等方面.孙中山不仅强调这些内容之间的统一互补,还着眼于将农业问题的解决与社会的整体发展联系起来,鲜明地体现了其对农业乃至整个社会协调发展的关怀,彰显出协调发展思想作为其农业发展主张指导思想的地位.由此说,各项农业主张及协调发展思想共同构成了孙中山极富时代特色的农业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学界予以广泛关注,然而以往研究存在着忽略考察团随从人员的缺失.杨寿楠为载泽一路考察团随员,担任总文案之职,在考察途中负责拟定"考察各国大略"奏折.归国后,杨寿楠又负责组织编订考察书籍,并屡次得到载泽授意代拟奏稿.通过对杨寿楠参与载泽一路考察团的个案分析,可以肯定载泽考察团各类奏折、著述的撰成,实为考政大臣与随从人员实力考求、协同作业的结果,与端方、戴鸿慈考察团找人捉刀代拟奏稿、考察报告形成了鲜明对比.由此,以往笼统认为五大臣出洋考察为走马观花之举的看法需要修正.  相似文献   
6.
端方为清末地方大吏,历任陕西布政使、湖北巡抚、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等职。罗振玉则为一时代学界翘楚,二人交往活动主要集中在合作发展新式教育、探讨金石书画及保护敦煌遗物等方面,在长达十余年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情谊。通过深入缕析端方、罗振玉的交往关系,我们看到,罗振玉在学术上之所以取得巨大成绩和他与端方的交往有密切关系。同时,探讨二人之交往,对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清末政、学关系及清末社会各阶层在新政改革运动中的作为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